觀光淪慘業?還記得齊國人討飯吃的故事嗎

吃飽是如此,賺錢也是如此,錢不是賺來都一樣,是怎麼賺來的,從誰手上賺來的,都跟錢本身一樣重要,甚至更重要。(黃江洪攝)

 

早在兩千三百年前,鄒國的孟子,說了一個齊國人的故事,結果大家沒有認真理會孟子故事的論點,只注意到齊國人有一妻一妾,後來還有了「齊人之福」這句成語,專用來形容男性腳踏兩條船。其實,孟子講故事的年代還沒有一夫一妻制,經濟允許下有妻妾是很正常的事,齊人的問題不是出在享「齊人之福」,而是在於他討生活的方式。

這個故事記載在《孟子‧離婁下》,故事是這樣說的,這位齊國人的妻妾,每天看到老公出門,也不知做什麼事,只知道回家時都吃得滿面油光,好奇問他都跟誰吃飯,齊國人說都是些大老闆、大官、名人,講得天花亂墜。

可是聰明的妻子很懷疑,有天她跟小妾說出她的推理:「老公每天出門都吃得酒足飯飽,說是都跟一些有錢大老闆、達官顯貴一起吃飯,但是,卻從來沒有達官顯貴來我們家拜訪過,一定有問題,我要跟蹤他,看他到底跑哪去了。」

於是聰明的妻子一早就起床,偷偷摸摸跟蹤老公出門,發現整個城裡頭每個人都不屑跟老公說話,最後到了東郊的墓仔埔,跟來祭拜的人要剩下的祭品來吃,吃不夠又跑去跟別家要,這就是他吃飽喝足的辦法。

妻子回家後,跟小妾說:「老公是我們要一輩子依靠的人,沒想到卻是這種人。」兩人一起罵老公沒出息,在院子裡大哭。老公還不知道,洋洋得意的回來了,又跟妻妾炫耀說今天去跟有錢人吃得飽飽。

孟子說完以後,下了個結論,認為想求富貴發達的人都跟那個齊國人一樣,不過,孟子顯然有哪裡搞錯了,因為若是齊國人是真的努力奮發向上賺錢求富貴發達,妻妾不但不會相對而泣,還會非常高興。

同樣是吃得飽飽,為何不能去跟人要飯就好呢?跟人討祭品吃也是吃得滿面油光,跟大老闆吃飯也是吃的滿面油光,有什麼差別?你說:天差地別,還用問嗎?飯不是吃飽就好,吃誰的飯,跟誰一起吃飯,關係重大!

吃飽是如此,賺錢也是如此,錢不是賺來都一樣,是怎麼賺來的,從誰手上賺來的,都跟錢本身一樣重要,甚至更重要。

我們看待觀光業,常常認為它是一個「產業」,又認為產業就是只要賺錢就好了,管它錢是怎麼賺的,鼎泰豐賺一千塊,也是一張小朋友,只能靠綁定行程做中國團客生意,本地人根本不吃的餐廳賺一千塊,也是一張小朋友。

但其實天差地別。鼎泰豐賺了錢,擴大營運,多開了一家鼎泰豐,每天能服務的客人增加了,而店終究是開在台灣,於是台灣人能吃到鼎泰豐的機會增加了,生活品質提升了,鼎泰豐的薪資與訓練在業界又是較高標準,於是台灣勞工進入鼎泰豐得到較好薪資與訓練的機會也增加了。

本地人根本不屑吃的餐廳呢?它的商業模式是靠綁定,賺了錢,開越多家,只會把資金更投資在綁定行程與配合團客上,餐點還是一樣讓人食不下嚥,但店面租得諾大,以便一次在中餐時間同時消化大量團客,而團客吃完離開後,餐廳索性連燈都關掉了,因為也沒有本地台灣人會去吃這種餐廳。

結果,這樣的餐廳越賺錢,越是把原本對當地社區有用途的店面排擠掉,還拉高了地區租金行情,高租金讓正常商家受不了,而整天用餐時間就一大群遊覽車來來去去停靠,遮蔽了殘存的店家,把正常客人趕跑,於是真正當地社區人吃飯的餐館、真正當地社區買東西的幾十年小商家、書局一間一間倒閉,商圈崩毀,只剩下越來越多不能吃的餐廳,以及專賣只有團客才會買的觀光商品的無用商店。

社區的生活機能被完全摧毀了。這種地區生活脈絡遭受摧毀所累積的怨恨,正是馬政府時代積極兩岸交流,反而越是讓反服貿激起龐大共鳴,以及有類似現象的香港,近年來也突然間興起反中運動的主要原因。

就像是同樣吃飽飽,齊國人去討祭品吃,顯然比真的結交達官顯貴容易得多,但妻妾卻會相擁而泣,但齊國人不覺得有什麼不對,都是吃飽啊,有什麼關係,當有祭品可討的時候,還向妻妾炫耀呢。

當齊國人有一天終於討不到祭品,若他認真反省,從頭來過,真的努力去結交一些達官顯貴,那麼妻妾大概還會跟著他,若是他滿腦子只巴望著到哪邊還有祭品,怎樣才能又有祭品討,那恐怕「齊人之福」也享不了多久了。

< 資料來源:弋論 - 藍弋丰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