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代創造的日式地名(續)

 

 
最近,李筱峰教授在〈花蓮地名的故事〉一文提到:
 
花蓮縣內的地名,在日本殖民統治下,起了很大的變化。很多原住民的地名紛紛被改變,例如:....「得其黎」改為「立霧」....
這個我一看就覺得不對勁。我幾乎看遍日本時代所有地名變更的公文,怎麼對於「立霧」完全沒印象呢?我連忙搜尋一下臺灣總督府檔案與臺灣總督府報,果然,不曾出現「立霧」這個字眼。多虧李教授提醒,讓我察覺這也是一個民國時代創造的日式地名。

 


「得其黎」(Tkilig)是一個太魯閣族部落的名稱,也用來指涉這個部落附近的河流。日本人用片假名記音,寫成タツキリ社與タツキリ溪。ツ是促音符號,因此タツキリ讀音為Takkiri。現代日文的促音符號刻意寫小一點,像這樣:タッキリ。但是戰前日文的促音符號沒有縮小,タツキリ很容易讀成Tatsukiri,正好就是「立霧」的讀音。不過,日本人可從來沒有把タツキリ社改為立霧社、タツキリ溪改為立霧溪。
 
改朝換代之後,タツキリ社改為崇德村。タツキリ溪呢?從戰後初期的省政府公報來看,叫做「達基利溪」。
 
 
 
 
在1950年代的軍用地形圖上,這條溪叫做「塔次基里溪」,很顯然是直接從タツキリ音譯,但把促音符號當一般假名讀。
 
(題外話:不妨比較一下1950年代地圖與日本時代地圖的美感。)
 
 
1960年10月8日,臺灣省政府正式公告這條溪的名稱為「立霧溪」。一個想要清除日本文化「毒素」的政權,不知不覺使用日語來思考事情,這是我覺得最有趣的地方。
 
< 資料來源:地圖會說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