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近親」 金融監理易失靈

記者高嘉和/特稿

公股銀行體系中,不少董總是來自財政部或中央銀行退官,被稱為「財稅幫」、「央行幫」。不只這些「公轉公」,還有更多「公轉公再轉民」,金管會旗下的金融局、保險局、證期局,甚至證交所等一堆退任高官,就算有旋轉門規定,還不是想盡辦法轉任民營銀行、保險及證券公司要職。正所謂「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只要是自己人,犯點錯有什麼關係!

  • 丁克華僅當了四個月又十天的金管會主委。(資料照,記者廖振輝攝)

    丁克華僅當了四個月又十天的金管會主委。(資料照,記者廖振輝攝)

只當了四個月又十天的金管會主委,丁克華的任期僅略長於前一任的「過渡」主委王儷玲(三個月)。丁的「辭職自清」有其理由及堅持,但外界對他處理兆豐案不夠果決、甚至拖泥帶水,也不無道理。

嚴格來講,丁克華算是「財稅幫」出身,最早是在財政部稅制委員會,其後一路從證管會稽核、國庫署科長、證管會副組長及組長,升到證管會主委,退休後轉任集保董事長、櫃買中心董事長;丁的仕途得到很多貴人拉拔,理當也拉拔過不少人。

丁擔任證管會主委時,副手是吳當傑與鍾慧貞,目前這兩人,一是華南金董事長、一是證基會董事長,都有不錯的「歸屬」;因此,在台灣官場的關係文化裡,丁當然不是「特例」,只是其中的「一例」。

或正因如此,官股銀行董總常出現特定一群人「大風吹」,大家輪流當董總;也常見官股銀行的董總不成文的協調「輪班制」;「財稅幫」中更還有「國庫派」,原因是財政部是官股銀行大股東,過去常有國庫署派自家人先擔任官股銀行董事,「見習」幾年退休後就接董總,這種例子,google(網搜)一下,還真是不少。

有立委日前點名二十四位金管會、財政部卸任高官,利用銓敘部函釋,轉任公股金融機構服務三年過水,再轉至民間機構任職,形同規避「旋轉門條款」,也如同一道「巧門」。如此「巧門」、老是一群熟面孔,新政府也該改一改吧!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