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公布的那張照片

 

十月三日,一張圓桌會議的照片被總統府公布了,這是蔡英文總統首度召集府院黨地方黨團政策協調會議的場景,總統幕僚可能沒考慮到這禎圖像暴露了不少的問題,也讓大家發現,新政府上台短短四個多月以來,何以陷入父子騎驢的境地。

這次會議,是蔡總統宣示要有強有力的領導以及承擔的產物,這段話的關鍵詞是領導,這無疑也是新政府今後最需要向人民展示的。何謂領導?首先一定要有願景,知道要把國家帶到哪裡去;其次要有能力說服大家願意一起往目標邁進;第三要清楚目前的機會與限制,誠懇地向大家報告挑戰相當艱鉅,但是我們別無選擇必須勇於嘗試。國家元首站上內政的第一線,最大的價值帶領無非在此,否則何須閣揆做完,還要總統來做?

顯而易見,既言領導,就難以全面討好,必然會有所得罪。因此,領導者自己要先有所思考,繼而決斷。例如,一九七○年代末期蔣經國決定要推動十大基礎建設計畫,這項政策有其因應第一次石油危機導致一系列經濟不景氣的決策背景,但是在宣布當時的時空條件下,受到異議者與輿論極大的質疑,包括高速公路是為有錢人與高官建的,因為只有這些人有車可開。

為了爭取民意減緩阻力,蔣經國為此公開發表政策演說,以剴切的言詞,面對大眾詳細解釋他必須獨排眾議的考慮所在;可見不必怕被罵,要有正面溝通的勇氣,而這段錄影在網路上輕易搜尋可得,可以做做比較。今天,我們回顧並檢視此一計畫經濟年代的重大建設案的效益,持平而論應是利大於弊,這也是蔣經國在台灣民間至今仍具聲望的原因,儘管大家也知道他有不少政治黑暗紀錄不堪聞問。

在台灣第三度政黨輪替的民主階段,以這位威權強人為例,絕不在緬懷或神化,而是凸顯領導者政治能力的重要性,專制時代尚且需要如此,百花齊放的多元社會當然更為迫切。因此,我們回到第一次由蔡總統邀集的這場協調會議上來,總統與行政院長在兩小時的會議結束後,沒有人在第一時間出來對社會發表具有方向與溫度的說明;公布的會議照片,這兩位最重要的人物甚至背對鏡頭,未能呈顯決心與威儀,反而由府內幕僚佔據著主畫面。

如果只是為了表淺的透明化,那麼它支撐政策的作用卻適得其反。因為外界會從照片中分析,這麼高層的會議在事前有沒有充分的幕僚準備作業,包括分析問題、提出解決方案的人員在列,才可能做好周延的配套,並有效落實執行;或這些成員只是來臨場應變、拚靈光一閃,甚至是來聽裁示的?如果照片與實際過程是兩回事,那就更令人不解:總統智囊想向大眾傳達什麼訊息?

以勞基法修法爭議來說,總統當天拍板:基於全國國假必須統一,因此取消七天國假;而為了照顧年輕勞工,因此將增加初入職場的年輕及資淺勞工特休假。如果政策願景高懸,以及扎實的政策背景交代,將更具有總統強有力領導的效果。所幸次日總統到黨部以主席身分對該黨幹部有所宣示,做了若干彌補。

所謂的願景,不是虛幻的高調,而是民選總統針對四年治理任期自認最重要首務的路線選擇,例如李登輝十二年想做的就是民主化,於是他有意識地讓大小施政都要以有助於推進民主這個標準來作取捨。又如陳水扁八年強調的是本土化,但是他採取政經分離,沒有一律服從在總路線下,於是出現政治與教育本土有成,經貿與產業卻高度依賴中國的矛盾,終至本土因缺乏硬實力為後盾而少了更大的自信。

蔡總統的治國願景是什麼?就如她所說的:不是來討好的;確實,要討好,誰都會,不需勞師動眾選總統。蔡總統也說過是來解決問題的,那麼前政府因搞不好經濟而失敗,新政府在方方面面豈能不優先緊扣著振衰起敝、福國利民的眾人付託,並誠摯地說服!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