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清國歷史看台灣與中國

 

馬英九前陣子到東吳大學演講,最後以「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來看台灣與中國。

台灣與中國的關係,從古到今未曾互相統屬,一千多年來是兩條平行線。這其中最容易混淆錯亂的時代是大清國統治,原本是簡單易懂的大清國歷史,卻被後代的中國人搞亂了,至今猶不清不楚。

請看以下的歷史事實:大清國崛起於廣達約二百萬平方公里的黑龍江流域,由滿洲人所建,這片土地從未是歷代中國領土,十七世紀大清國成為強國;一六四四年入侵漢人建立的中國,數年之後,全部併吞之,中國亡國,成為殖民地。此時隔著海峽,與台灣的東寧國對峙,一六七四年東寧國王鄭經率軍侵略大清國,一六八○年退出。一六八三年,康熙皇帝派遣施琅領兵渡海,東寧國敗降而亡,次年被納為大清國版圖。此時台灣與中國同為大清國殖民地,雙方都沒有互為統屬;有如日本帝國時期的琉球與台灣,雙方都是殖民地之間的關係。

之後,大清國繼續侵占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地區,滅掉擁有漠北、漠西、北疆、青海、西藏等地的準噶爾汗國,以及收服河西走廊、南疆的大小回教國家,成為人類有史以來第五大國。

由於長期籠罩在政治謊言之下,可能有人對於這段史實有所質疑。我們知曉,歷史源諸記載,即當初文獻如何載錄,就是後代經過考證的歷史。首先來看大清國遺留的文獻,依據目前最大數量的漢字電子資料庫《中國古籍庫》,檢索關鍵字大清,得到一萬八千多條,檢索中國僅得到二千多條,即是有時行文以中國自稱,而且晚期出現頻率較高。

再看清末一些革命志士喊出的口號:「驅逐韃虜,恢復中華」,韃虜指異族的滿人,所謂恢復是失而復得的意思;此時中國早已滅亡,成為殖民地,革命志士才加以推翻,重建中國。

接著參看大清國中晚期兩份條約,中期的《南京條約》署名「大清大皇帝」、「大清道光二十二年」,另一方署名「大英君主」、「大英一千八百四十二年」。晚期割台的《馬關條約》,分別署名「大清帝國大皇帝」、「大日本帝國大皇帝」;由此清楚知悉,是大清國統治台灣,也只有大清國有權割讓台灣,並非是中國。所以一八九五年《馬關條約》是大清國與日本國之間的事,以後不能再說中日《馬關條約》了。

中國過去的分合,完全不能符合目前台灣與中國的歷史事實,甚至更違背國際法的規範,根本是虛構的政治謊言,台灣與中國自古以來未曾有合,怎麼有分?

(作者為文化大學史學系清史授課教授)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