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振興,國家變革

 

蔡英文的新政權在行政與立法都取得優勢地位,但一向由總統主導的國家文化總會(戒嚴時期兩蔣時代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李登輝時代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馬英九時代的中華文化總會)似乎陷於中國國民黨蓄意藉由人民團體化而黨國化的劉兆玄體制。因為馬英九任內刻意將習慣由總統出任的會長職位交由他的大阿哥接手,似已有所圖謀。

從陳水扁改名的國家文化總會到馬英九再改名中華文化總會,可以看出執政者的意識形態。陳的「國家」,馬的「中華」,去意識形態牢結與綁意識形態牢結,一前一後,可以看出二○○○年—二○○八年到二○○八年—二○一六年,台灣這個國家的政治文化視野。

這個文化總會本質上是國民黨中國殖民台灣,以中華文化為名,對應一九六七年共產黨中國的文化大革命而成立的。不折不扣的官方,但中國國民黨視為附隨組織,對民進黨執政的主導權不以為然。蔡英文政府遲遲未能接手,原因在此。黨國體制,只是中國國民黨的權力構造。就是這樣的思維阻礙台灣國家的正常化。

想想一九二一年十月十七日,在當時台北大稻埕靜修女校創立的台灣文化協會。一千多位出席者組成的團體,在日本學者矢內原忠雄筆下評價的「是自助的啟蒙的文化運動,目的在謀台灣人的社會解放與文化提高…。這一段歷史。這才是台灣文化運動,出自人民的力量,具有對殖民統治抵抗的視野與精神。

中華文化總會就讓它被竊奪為中國國民黨的附隨組織吧!國家的、官方的產權、資源當然要收回。蔡英文政府就藉這樣的機會好好從文化振興的角度取代蔣體制黨國的中華文化復興懷舊癖。今天的台灣,要重建國家、改造社會,務必去黨國時期的中華文化醬缸習氣,好好承接台灣文化協會在一九二○年代就追尋的啟蒙,追求真正近現代化的精神視野。政權的新、國家的新,關鍵在文化。台灣的國家變革,決定性力量在於政治是否有文化的新思維。

(作者李敏勇,詩人)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鏗鏘集》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