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坑台啟示錄

國人及國銀都成中國金融之冤大頭

二○○六年十二月我國央行積極推動開放人民幣在台兌換,公開表態說:「現在就是最好的開放時機!」次年一月五日,立法院為此召開「開放人民幣兌換」公聽會,當時筆者即以「對台灣整體經濟弊多於利」表示反對。二○○八年五月馬政府上台,六月開放了人民幣現鈔買賣,開啟國銀的人民幣業務。據央行統計,二十個月就滾出一百四十五.三億人民幣的成交量,銀行賣出遠多於買進,顯示民眾囤積人民幣之風盛。

二○一○年十二月,國銀第一家中國境內的分行開業,國銀開始爭先恐後在中國各地設立分支機構,迅速累積對中國之曝險部位。二○一二年八月進一步簽署「海峽兩岸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次年二月開放國內人民幣存款業務,激發人民幣業務在國內外勇往猛衝。不出四年,對中國之曝險金額就達九百四十億美元,成為國銀海外曝險金額最高的國家。國內的人民幣存款亦突飛猛進,去年六月達到三千三百八十二億人民幣(約一兆七千多億台幣),國家的金融資源迅速向中國移動。

隨伴而來的是,以人民幣計價的各種衍生性金融商品(註:其實是博弈性),TRF是其中之代表性商品。引進台灣後,由於國銀大量推銷,致TRF規模達到五百億人民幣,投資人民幣TRF的國內中小企業近四千家,買進時大都落在當時計價六.○五附近。二○一四年二月人民幣開始反向走貶,目前人民幣貶至六.七七,保守估計潛在損失達二千億台幣,相當去年全體本國銀行獲利的三分之二,斲傷了台灣的經濟與金融資源。

國人及國銀在人民幣存款上亦同樣踩到地雷,去年六月人民幣存款達到三千三百三十二億人民幣,當時的人民幣計價是六.一五六兌一美元,與當今之六.七七相比貶值達十一%,存款人僅僅一年時間就倒貼了約一千二百億台幣,乖乖地將利益輸送給在台的三家中國銀行。

國銀在中國也猛衝業務,對中國台商、中商之授信大增,貸款之初,當然沒有呆帳而有獲利,但好景不常,二、三年後問題授信開始浮上檯面,去年國銀中國分行的稅前獲利縮水到僅十九.七億台幣,今年前七月剩二.七億台幣。問題是,呆帳比已是國銀海外分行之最,且在持續攀高,若要真實結算,國銀在中國之分子行,應早已是慘賠之局。

以上是傾中官媒長久以來一直愚弄國人的「兩岸和平紅利」的實況,金融業如此,整體經濟面台灣之損失更是天文數字。(請參閱2015.10.1自由廣場拙文「去年兩岸和平紅利搶了你七十三萬元」)。

據報,兩岸金融三會(兩岸銀行、證券、保險業監理合作平台會議)今年恐生變。鑒於上述,奉勸政府,只有利於中國的金融三會,不辦也罷。「不辦」對台灣金融言,是一種安定劑。

(作者曾任第一銀行總經理、董事長及總統府國策顧問)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黃天麟

黃天麟
1929年出生於澎湖。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台灣大學經濟系畢業。 曾任第一銀行董事長、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國策顧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