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與老姑媽

 

憲法與老姑媽
中華民國憲法依據孫文遺訓訂定。圖/取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民報合成

 

日前我本人曾在民報網站發表一文,標題是:滿紙荒唐言的「憲法」,指出所謂中華民國憲法,擺明是以孫文一人所定,國民黨一黨所奉教條,強加於全體中國人民,有異議即能被構陷為「違憲」。所以在這一憲法之下,所謂憲政也是黨味十足,堪稱仍是訓政的延長或借屍還魂。

然而多年以來,儘管直接或間接涉及憲法議論不時出現,卻似未見有人,不論是法學專家或一般國人,曾針對該憲法最豈有此理條款提出質疑。未見有人質問為何制定憲法,居然要依據某一個人「遺訓」,或中華民國之國體,忽而要基於三民主義。這是否顯示國人已被洗腦洗到很成功矣?

國人是否該問,制定憲法為何不廣納眾議,而要依據一人「遺訓」,而若硬要依據「遺訓」,又一定要依據孫文遺訓,而不是梁啟超或陳獨秀遺訓,以及中華民國所奉國體,又必須非是三民主義不可?何此硬以一人一黨意旨強加於人民,又和對岸將馬列主義和毛思想定為「立國之本」有何不同?

國人是否也該問,憲法第一章「總綱」第六條所訂,所謂「中華民國國旗定為紅地,左上角青天白日」,又有何法理依據,有無經過全國民意認可?(也有人戲稱孫文設計該國旗,確是先知先覺,果然制定未幾,青天白日即被擠到台灣一隅,整個中國本土皆已滿地紅)

「總綱」第一條的「中華民國基於三民主義」,更恐有其潛在危險性,若真要認真看待,恐很容易陷任何執政團隊於違憲。新任大法官許志雄日前在立法院表示三民主義的問題很多,確是旨哉斯言。國人應記得,孫文講述三民主義之首的民族主義,曾大力吹捧新興的蘇俄赤色帝國,也曾呼籲正視所謂列強人口壓力,號召國人多多生育。但國民黨政府撤退來台後,實施的國策是「反共抗俄」,也曾接受學者蔣夢麟等人苦諫,而採行節育政策。就此而言,當時主政的老蔣總統,是否即已陷於違憲而應受到糾彈?

「民族主義」已犯下上述這兩大謬誤,「民權主義」、「民生主義」部份,也是值得商榷之處多多。「中華民國」若真心如一,認真去「基於」該三民主義,只怕是有得苦頭吃。

這部所謂「中華民國憲法」,即使在細節用語層次,也頗不乏令人搖頭之處,似也顯現出所謂「制憲者」之不夠專業甚至是只圖交卷了事。憲法「前言」那句,「依據孫中山先生創立中華民國之遺教」,短短十六字間,即出現兩項不妥之處。

首先,要知憲法乃是莊嚴立國文獻,原不該出現特定人物姓氏。這恐也是民主國家制憲通則,美國憲法也未見標示出其開國諸賢大名。當年國民黨投票部隊主導制憲,擅以黨魁孫文之名列選,可謂大違常規,貽笑中外。再假定萬一多年之後,有新發現證據顯示他人格大有問題,則又將置憲法於何地。

其次,該國父名文,號逸仙,早是國人共知,英語也稱他為孫逸仙醫師,中山只是他流亡日本時「和式」化名。制憲部隊即使硬要將他列入憲章,似也應以引用他在本國法定姓名為宜而避免用上這一略帶「皇民」意味之孫中山。事雖小,似也該更莊重一些。

該憲法第四章「總統」部份,則是很有幾處頗有趣,也或能引人發出會心苦笑用語。其第49條開端之「總統缺位時,由副總統繼任」,這缺位二字,即很耐人尋味。

要知此處之缺位,所指即是去職。而總統若去職,原因應不外是死亡、辭職或被彈劾免職。然則制憲時何不明白列舉這三原因,而選擇使用委婉含蓄的「缺位」?這是否因為行憲後第一任總統,幾已必然是當時的蔣主席,眾制憲國代惟恐使用亡故、辭職或罷免等不吉利字眼,或有詛咒大不敬之嫌而觸犯上怒?

同一第49條,其總統因故不能視事時即如何如何,用語也很玄奧。總統若因故不能視事,所因又是何故?總統應不致也被海盜綁架,而一旦因故不能視事,又是由副總統「代行」其職權而不是如上之「繼任」,具見所云不能視事為屬暫時,所以所謂不能視事,惟一可能的解釋即是總統因病不能視事。(當然,行憲未及一年,蔣總統即被白崇禧等人逼宮趕下台,而致不能視事,自非眾制憲國代所能料及。)

然則總統之是否不能視事,又是該由誰來判定?是由其本人自行宣佈,抑是總統的醫療小組,或國會或大法官?制憲國代之未挑明「因病」二字,是否也是出於有所忌諱?但這一因故不能視事條文,除非是總統患重病,明顯暫時不能執行職務,恐是很容易造成爭議,甚至導致政治危機。

所以,這一部所謂中華民國憲法,不僅黨味十足,恍似訓政規章,即在細節部份也顯現出不少落漆之處。擁有這一部憲法,恐也非國之光彩。目下國人所能做到者,或者是應該儘量少去提及,為國家多保留一份顏面。

昔年西方英美家庭,若不幸家有精神失常老姑媽,既不能殺掉,也不忍心將她送去瘋人院,即只有在有訪客時將其鎖到樓上房間,以維護家庭顏面。國人若能儘量少提所謂中華民國憲法,應也多少同樣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雅好動輒援引憲法人士其勉乎哉。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敏洪奎

敏洪奎
1972年曾以筆名「孤影」發表<一個小市民的心聲>,被當時執政當局引為宣傳利器。後因感嘆執政者保守極權毫無進步,開始為文呼籲外省選民放棄敵視心態,理性面對本土化的大浪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