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儉不等於愛民,愛民則未必要勤儉

統治者如果刻意表現勤儉愛民,則必定有鬼,某些人民看不見或看不懂的事情上,可能並沒有那麼勤儉與愛民,反而相當殘暴。(陳致中圖片)

 

日前陳水扁前總統跟吳淑珍夫人前往聆聽音樂會,有媒體將焦點放在吳淑珍女士腳上穿的要價兩萬元的紅鞋上,報導試圖帶的輿論風向是,吳淑珍奢華成性,而奢華者絕非好統治者。

將統治者貼上奢華的標籤,彷彿就說明了這樣的統治者決不會愛民親民。一如幫統治者貼上勤儉的標籤,彷彿懂得勤儉的統治者就一定親民愛民。這套手法,數千年來,一直在華夏道統中流傳,偏偏被統治的人民也很相信,才會有蔣經國的梅花餐、馬英九的裝勤儉(棉被蓋了幾十年、游泳褲穿了幾十年)出現。

統治者搞奢華真的不好嗎?

有太陽王之稱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四,肯定無法苟同。路易十四熱愛奢華,且因為其熱愛奢華,帶動了法國的精品工藝產業的發展,今天法國人能靠高檔精品工藝與流行時尚產業過活,相當程度要感謝路易十四。

文藝復興之所以誕生,也是靠當時的統治者梅蒂奇家族的慷慨贊助藝文創作,才能累積如此多流芳百世的精彩作品。

即便是中國,歷代皇帝也都樂於支持好創作,有十全老人之美名的乾隆皇帝,其藝術收藏之豐富更是少有帝王能與之分庭抗禮的,乾隆皇帝在花錢方面也絕對不算手軟。

歷任美國總統,更是得在逢年過節,進行公開採購行程,從買居家生活用品到書籍作品、出席音樂會與發表會,更是重要的施政行程。

為什麼許多被視為好統治者的人,都積極鼓吹消費,反而不怎麼節儉?

從現代經濟學理論來看,唯有消費才能刺激景氣、活絡市場,而好的統治者所進行的消費活動,能夠產生示範效果,帶動民間消費風氣,正是所謂風行草偃。

當然,也有一些奢華成性的糟糕統治者,從古羅馬帝國的尼祿到一些現代獨裁者,生活都相當奢華。

或許應該說,統治者的治理政績,和其個人消費到底是奢華還是勤儉無關。政績良好與否在其花用國家預算是否合宜,而非個人事務的開銷是否奢華?或者說,無論奢華還是勤儉,能否做到公私分明,不會黨庫通國庫,用大水庫理論替自己的花用公款辯護?

奢華或許是個人性格難以自我約束的一面,但只要花得起且花的是自己賺的錢,說實在也沒必要連結到是否勤政愛民上。反倒是本來就花得起卻刻意不花,試圖展現勤儉愛民的姿態,才是一種高明的統治表演術,試圖以勤儉對民眾建立一種我是節儉的好統治者的形象,意圖讓民眾相信這樣一個統治者在個人花費上都很懂得勤儉,在治理國家上肯定也很懂得替人民省錢。

遺憾的是,這只是一種統治化妝書,其實,馬英九並不勤儉,也沒有不消費,他在花用人民血汗錢的舉債上,非常慷慨,僅僅八年在位就讓國債飆升三分之一,舉債超過一兆台幣,是歷任總統中最會舉債的一位。

反觀陳水扁前總統,姑且不論那些法律訴訟案件,其在位八年期間,為人民省下的血汗錢之多,網路上有很多資料整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至於他們家庭的貌似奢華消費,那是他們過去從政之前就累積的龐大經濟資本,也就是他們本來就花得起,雖然政敵試圖將這些奢華消費與貪污之類的醜聞連結,暗示他們是因為貪污才奢華成性。不過,就算不貪污,他們也還是花得起。況且,真正有意表演勤儉愛民那套統治化妝術的人,無論花不花得起,都不會公開地在個人消費上展現奢華,因為這些人了解人民只看表面個人層次是否遵守道德操守或表現出勤儉愛民的姿態,至於比較複雜的國家預算到底是勤儉還是浪費,人民看不出來也不在乎。

統治者個人消費的奢華成性到底好不好,沒有定論,從歷史來看,好壞都有。但是統治者如果刻意表現勤儉愛民,則必定有鬼,某些人民看不見或看不懂的事情上,可能並沒有那麼勤儉與愛民,反而相當殘暴。

< 資料來源:大員通訊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王乾任

王乾任
曾居敦南,現住安坑。 是職業作家/時事評論員,同時也是出版顧問、讀思寫文字溝通表達力的專業講師、網路部落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