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黨國不分」到「黨庫國庫不分」(上)

 

 

      1945年國民政府應盟軍統帥麥克阿瑟將軍之命接收台灣,照說與中國國民黨並不相干,但當初在台北的受降典禮上有一個不速之客,就是中國國民黨台灣省黨部主任委員李翼中。這是一個不祥之兆,預示國民政府遷台之時,一個法西斯政黨如影隨形而來,更可怕的是,它一開始就明目張膽地站在台上,讓人民產生「黨國不分」的錯覺,再用黨旗做國旗、黨歌做國歌、黨軍做國軍、總裁做總統,進一步強化為「黨即是國」的刻板印象。此所以在蔣家政權來台的半世紀,數不清的官方文獻公然顯示政府機關對中國國民黨的唯命是從。

      這個現象在國民政府初來時最為嚴重,例如行政院長官公署統計室1946年編印的《台灣省統計要覽》中,在「接收後本省宣傳業務概況」一欄,就有十件「新聞紙什誌登記案」註記有:「本署核准、送省黨部徵求同意中」,長官公署的行政權還低於國民黨的省黨部,是典型的以黨干政。再如財政部在1952年3月編印的《財政金融資料輯要》中,在全部九大類法規之前,都列出若干「政策綱領」為立法依據,但一半以上的綱領若不是「節錄總裁訓示」、就是出自「中國國民黨第X次全國代表大會決議文」或「節錄X屆X中全會決定」等。好不容易見到一則印有「第三次全國財政會議」字樣,卻又附加上「遵照八中全會決議案」而來,都是擺明以黨領政。


(圖/《財政金融輯要》1952年,作者提供)

      中國國民黨肆無忌憚在政府背後下指導棋的作風,多年後依舊如此,譬如1954年1月行政院秘書長黃少谷發函轄下「有關首長」,包括當時台灣經濟重建的最關鍵機構「美援運用委員會」,要求參照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轉送的「黨員社會調查報告」辦理,這份報告開宗明義表達對政府各機關的不滿,因為「邇來各機關多以外籍顧問之意志為意志」;也就是說,美國給我們美援是多多益善的,但如何使用美援,則要由國民黨中央來主導,行政院與各級機關不要聽外籍顧問的意見,要以國民黨的意志為意志才可以。


(圖/《財政金融輯要》金融類之政策綱領篇,作者提供)

      不過以上由「黨國不分」到「黨即是國」,只是國民黨在台灣專制統治的一小步,更厲害的是由「黨庫國庫不分」到「國庫即是黨庫」,以私通手段來歛財,這才是構築萬年統治基礎的一大步。

      從國共內戰情勢不利開始,中國國民黨就已經處心積慮要私接黨庫與國庫之間的引流管。始作俑者就是蔣介石下野期間用來發號施令的「總裁辦公室」。根據坊間一本《黃金往事》的記載,這個開始設在溪口總裁故鄉、後來又搬到台北草山的「黑機關」,員額近百人,雖然不是編制內,沒有政府薪水可拿,可是一有需要就找聯勤總部財務署「照撥」;而且至少曾得到軍統局長毛人鳳的4萬銀圓及財務署吳崇慶署長以「軍費節餘」的16萬美金相贈。另外最大的一筆是在當年兵慌馬亂中,國庫帳外莫明其妙多出的9萬兩黃金,在1949年蔣介石引退後送到總裁辦公室,名義上做為三軍「獎恤金」,其實是總裁「小金庫」,讓總裁比總統李宗仁更闊綽,譬如原任官邸侍衛團團長的王惕吾,1949年9月領到其中2,000兩黃金及數千萬美元外匯,部分用來進口印刷機與紙張,創辦了「聯合報」的前身「民族報」;後來老闆成了國民黨中常委,而報紙竟成了父死女繼的私人產業。目前民進黨政府在清理不當黨產,其實聯合報當初的「第一桶金」也是來自國庫,該報應是不拆不扣的「國民黨喉舌」或「附隨組織」。

      再舉一例:在1947年國民政府頒布一個「民國三十六年美金公債條例」,發行額 $1億美元,以美金購買、也以美金償付本息。這批公債是以美金市價五分之一的官價賣出,根據漢娜.巴古拉 (Hannah Pakula) 在《末代皇太后》(The Last Empress,2009) 一書的記載,宋子文、孔祥熙與孔妻宋靄齡、以及央行相關人員吃下了其中四分之三,以孔宋家族善於發國難財而觀,這不令人意外,但令人吃驚的是,我在研究黨產時發現,另外的四分之一竟是在不知不覺中由國民黨吃下。姑且不管國民黨的這筆本錢從何而來,重點是國民黨購買這筆公債的動機何在。

      答案在一年之後揭曉:1948年8月「金圓券」幣制改革開始,蔣介石頒布了「財政經濟緊急處分令」,以「金圓券發行法」及「人民所有金銀外幣處理辦法」,把民間的金銀外幣盡收國庫,做為金圓券的十足準備。但明眼人對金圓券這個「戰爭嬰兒」從開始就不看好,為了支應那些付也付不完的軍費與管也管不住的物價,不到三個月政府就將自己訂定的發行上限取消,財政部長王雲五與行政院長翁文灝相繼辭職避責,不到一年金圓券就因過度發行而崩潰。絕大多數的老實平民都血本無歸、求償無門,怪的是這時只有國民黨老神在在。納悶之餘,這才注意到上面那個「處理辦法」有個第四條:「購買民國三十六年美金公債,…得以美金存儲(於中央銀行)」;意思就是,一年前沒有購買這批美金公債的老百姓,如今美金變壁紙,而買到這批美金公債的孔宋家族及國民黨,美金還是美金。

      就是這個特別預留的逃生門,讓國民黨可以在其2006年8月「中國國民黨黨產總說明」中,驕傲地宣告有一筆面額 $2,416萬美元(應是扣除第一年的還本計息後的金額)的美金公債,是「自大陸攜來台灣」,現值新台幣 $6億餘。但由於這些國民政府遷台之前所發行的公債,都要等到「反攻大陸」之後才能要求償兌,以目前「進度」而言,恐怕到國民黨宣布倒閉也等不到,所以國民黨可說是「偷雞不成蝕把米」,活該。

      可笑的是,這是2006年國民黨自行招認的 $277億總資產中,唯一有「中國出生證」的一筆。既然其他絕大部份的黨產不是「自大陸攜來台灣」,那麽由何而來?國民黨不敢否認取之於台灣,但自認取之有道:其中黨務發展基金是「募集而來」、土地房產是「買賣而來」、黨營事業是「投資而來」。堂堂一個政黨卻像極了奸商的口吻,所有財產都說是賺來的,就是不肯承認來源不公不義,所以以下我們還須好好分析國民黨在台灣就地取「財」的手法。

< 資料來源:綠色逗陣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陳師孟

陳師孟
經濟學家,出生於美國馬里蘭州,祖父為蔣介石文膽陳布雷,父母皆為蔣介石同鄉浙江人,1歲後(1949年)隨家人自美遷台。曾任台北市副市長、總統府秘書長、民進黨秘書長。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退休,2020大選後請辭監察委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