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蔣更應去孫

 

去蔣更應去孫
國立國父紀念館孫文銅像。圖/取自維基百科(Photo: edwin.11 - Sun Yat-Sen Memorial Hall / CC BY 2.0)

 

日前適逢孫文150歲冥誕,國民黨眾巨頭紛紛聚集所謂「國父紀念館」追思,此亦不過應景例行活動無需評論。但電視報導的畫面出現該紀念館,卻很能引人想到同在台北市的中正紀念堂,以及近年來兩者遭遇之不同,也許進而納悶何以國內知識界,對這兩位歷史人物的觀感如此不同。

國人留意社會動態,應能注意到威權統治結束以來,國內不時出現拆毀所謂中正廟,移除大廳巨像呼聲。但即使激烈深綠成員,也未見有人針對孫廟提出同一訴求。這一現象顯現的意味,是頗有社會人士,認定老蔣總統是十惡不赦,絕對負面人物,而孫文則是摸不得碰不得一代賢哲,要談拆他的廟,似即有英文所謂 LESE MAJESTY,亦即大不敬之嫌。

另一個更強烈對比,是位於不少大專院校老蔣總統銅像,都不時被學生噴漆塗畫嘲弄羞辱,似少有人視為過份。反之,則所謂國父遺像,仍是無災無難,高懸在各級政府客廳,大有「主臨萬邦」,俯視臣民架式。即令太陽花學運佔據立法院期間,也未見有學生動念,把大廳孫像移走。前此有立委高志鵬倡議清除該等遺像,後也未有下文。有謂是被不願多事「高層」示意消音,而告不了了之。

所以,縱然時至今日,自正副總統以次政府官員民代,不論內心感覺多少窩囊不甘,仍得乖乖面對這位國爸爸宣誓就職,令人恍有仍活在訓政時期之感。人云「台灣仍不是正常國家」,即就此而觀也非厚誣。

留意社會輿論人士諒也都能發覺,晚近以來無論學界或新聞界,每談論起老蔣總統,幾盡是一面倒負面批評,彷彿惟有如此,才算站到正義一方。開口閉口老蔣總統,更是家常便飯。反之時論之於孫文,則又幾近是吹捧他所謂推翻五千年帝制,創建民國的豐功偉業,而慣於避談他的種種缺失謬誤。縱使有之,也是含糊其詞,僅止建議將他去神格化,還他在中國史上應享的地位而已。此外,國人稱呼他本人,也是非尊稱國父而是孫中山先生,似無人叫他老孫。

台灣社會出現對孫蔣兩人的明顯差別對待,其緣由所在,應是首先就老蔣總統而言,過去威權時代種種黑暗,皆屬不可否認罪行,228血史更讓本土人民至今猶感創鉅痛深,而對此他均至少不能規避政治和道德責任。此正所以廣大知識份子,也至少在感情上無法對他作較持平論斷。反之孫文之一生所作所為,都似未對台灣產生明顯而直接傷害,所以也難以激起同樣激烈惡感。

然而國人也不宜忽略,老蔣總統縱有千不是萬不該,他至少未在台灣最危急時刻,向對岸叩頭討饒,不惜斷送台灣前途,更沒墮落到要聯共制台,借對岸威勢恫嚇要脅本土人民。他的聯合美日,防共保台政策,也仍被兩屆本土政權繼承恪守,2300萬人民也得以未落入虎口,可謂民至於今猶蒙其惡。他又是否對台灣全無正面貢獻?

老蔣總統至少也有維護台灣安全功勞。孫文卻是和台灣無關連,何德何能要人民舉為圖騰,即連他的遺像都不能扯下?

泛統派很引為得意的論調,是該國父推翻帝制創建民國,台灣才能「光復」,也才有今天自由民主社會,所以國人必須感恩懷德,不能忘恩負義。但這套說法在說者自認為理直氣壯,聽者則很可能有聽不下去之感。

要知談論歷史而大談如果,實在無甚意義。誰能斷言如果發生或未發生某事件,其後的歷史演變會是如何。誰能一口咬定假設該國父未曾推翻帝制創建民國,台灣是能或不能「光復」,以及能或不能出現自由民主社會。這也正似今天也無人敢斷言,假定是當年張學良殺害掉老蔣總統,其後中國歷史發展又會是如何。

再進而言之,所謂台灣「光復」,其到底是幸福或是不幸,應該是台灣本土人民最清楚,所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過,假定台灣未曾「光復」,今天或也不致受到文攻武嚇威脅,而能享有免於恐懼之自由。至於今天台灣能出現自由民主社會,應也不是出於該國父恩澤,若非能有眾多民主志士血淚抗爭奮鬥,只怕今天台灣仍是處於他所手創國民黨威權統治之下。這段論點,不知泛統派人士以為如何?

不僅如此,談到該孫文與台灣,國人也同樣不宜忽略的是,今天台灣遭受對岸嚴重威脅,甚至有被併吞滅國之虞,歸根究底,也是拜這位國父之賜。

當初若非他開門揖盜聯俄容共,即不易產生今天中國現政權。而無該現政權,台灣人民亦即無須生活於千多枚飛彈陰影下,長期挨受其精神凌虐。

所以,綜上述種種,該孫文和台灣並無血肉相連密切關係,縱有影響也屬負面性質貽害台灣人民。而其最令國人面上無光的一面,應是他私德之可議。今天國人談去蔣,實在更應先去孫。

要知國共兩黨三位大人物,私德雖均不足為國人表率,此中也有一差異。毛澤東雖然性生活隨便,當然他從不以此吹噓自炫,對外仍保持私生活嚴謹假象。老蔣總統早年沉溺色慾,但他仍有一份羞恥之心,在日記裡不斷表示懺悔自責。惟獨孫文,不但到處拈花惹草,對日本友人也自承女人是他三大愛好之一,而並不以為可恥。蔣毛二人都是傳統式中國人,視女人為玩物或不足為奇,孫文則好歹受過西方現代文明洗禮,而他也猶有這一心態,應是更不可原諒。

蔣毛二人雖也是色慾生活多采多姿,終沒有不倫之戀紀錄。然而孫文在此方面則反是,堪稱是較二人更敗德。事緣他和最後一任配偶宋慶鈴之父宋嘉樹,原是多年至友,宋女在他自是誼屬晚輩,而孫文初見這位未來夫人時,她更只是兩歲嬰兒,他以50歲垂老之年娶上好友女兒為嫩妻,無疑正是不倫之戀。朋友妻固不可戲,朋友女兒應也不可誘。當時即使確是女方主動示愛,若是正人君子也該規勸她打消此念,不能即視為天上掉下來的禮物,為時髦新歡休掉多年髮妻。

國民黨人彷效蘇聯所謂「列寧裝」,設計出名為「中山裝」黨員制服。昔時即有人謔稱該黨有「中山裝」也有「中山妻」,意謂得意發達後,即休掉結髮糟糠之妻,另娶摩登新女性,所影射即是孫文這樁不倫行徑。

國人看到孫文上述感情世界表現,不知是否仍能以奉有如此一位國父為榮?現下北京天安門廣場,仍展現出毛澤東巨幅肖像俯臨臣民,世人多認為殊無助於人民共和國形象。台灣所謂最高民意代表機構正廳,也仍繼續高掛孫文遺像,不知是否也會引致世人異樣感覺?

正如前文所舉種種理由,國人要去蔣更應先去孫。而去孫或應先自移除各級公署懸掛孫像始。國人其勉乎哉。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敏洪奎

敏洪奎
1972年曾以筆名「孤影」發表<一個小市民的心聲>,被當時執政當局引為宣傳利器。後因感嘆執政者保守極權毫無進步,開始為文呼籲外省選民放棄敵視心態,理性面對本土化的大浪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