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圓環的台北塔想像

 

就在建成圓環上空一百公尺高處,清楚可見孕育台北市的母親淡水河,切向西北經關渡入海。然而從淡水河橋中心點連線至建成圓環,再連結至台北車站,恰成一直線。再往西南方位遠眺,大漢溪上藉新北環河快速道路跨河中心點,與大漢溪對望,見證大漢溪沖刷、堆砌台北盆地平原之大自然萬載變遷史詩。

這並非偶然,建成圓環是見證台北市從孕育、成長、茁壯乃至成熟的人文歷史脈絡之刻印,或稱是城市成長烙痕。這個圓環同時也是下台北交流道後,進出台北市首當其衝的門面。而銜接在這個門面背後的,即是現今台北市的心臟︱台北車站區位。所以,「它」才是扎扎實實起造台北塔的契機所在。

建成圓環經拆除後,即將改闢為綠地廣場。地上物拆除後,圓環下方直轄市定古蹟「防空蓄水池」(建於一九四三年)將重見天日,北市府公園處號稱提出所謂的「兩大」未定方案:玻璃採光罩覆蓋或架設開放圍欄。這是好笑的扮家家酒遊戲,不過是玩不出新意的單一豆腐腦式「擱置設計案」!哪來「兩大」?

文資委員則建議,以下挖方式打造綠地,讓民眾能走入水池。這仍舊是坐井觀天視野。專業的都市設計師及觀光休旅規劃師缺席,與北市府人才的貧瘠視野,才是台北市政府的根本病灶所在。

建成圓環又名台北圓環,面積約五百廿四坪。由於此處是大稻埕鬧區,開發較早,因此建成圓環可發現日治時期、太平洋戰爭、終戰及北市都市擴張等歷史脈絡。就在此等歷史脈絡鋪陳、演繹的當下︱巴黎艾菲爾鐵塔(一八八九年)、上海東方明珠(一九九四年)、廣州電視塔(二○一○年)、東京晴空塔(二○一二年),紛至沓來的繽紛城市美學國際舞台,見證獨獨台灣城市景觀的蟄伏、泥滯。

(作者為樹德科大建室所助理教授、巴黎國立高等建築學院博士)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