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被洪主席撿了去

 

讓愛不再逝去為婚姻平權站出來音樂會。圖/本報資料照,張良一攝
讓愛不再逝去為婚姻平權站出來音樂會。圖/本報資料照,張良一攝

過去常有人動輒說撕裂社會,其實多是危言聳聽,意在要脅國人而已。但近來冒出同性婚姻合法化議題,卻已真有撕裂社會之勢。廣大國人目睹這場風波,驚歎之餘,或也應提出幾項關鍵疑問。如新政府立足猶未穩,有何必要遽然拋出這一議題?如台灣社會有無必要一味追隨國外風尚,外國社會出現何種時髦訴求,台灣也即須跟進?如國家面臨重大價值爭議,主流社會是否有權堅持某種底線?本文即就此三點做一檢視。

新政府上台未幾,黨政部門即忙不迭推出若干非當務之急,又極易激起反感反彈所謂「新政」。除去已成燙手山芋同性婚姻之外,日來已浮上檯面者,尚有東南亞七國外語列為國小必選之議,以及醞釀中所謂性別友善廁所等措置。此外廢除死刑和吸毒除罪,應也已是蓄勢待發,或至少「當今」已明確表態,屆時黨政部門自也必然全力推動,管你人民觀感如何。

新政府這一連串表現,活像餐館顧客剛一落座,服務人員不詢問來客喜好,或有無人不吃牛肉或羊肉,廚房即端出一道道重口味名菜,看得眾客人面面相覷。若真有餐館以這種方式待客,恐不是招徠生意之道。

現下台灣社會正是百廢待舉,百弊待除。新政府不去先狠狠處理幾樁人民恨到牙癢癢積弊,至少讓國人產生沒白選你們的欣慰感,而硬要推出一系列不具急迫性,又必然挑動社會紛爭新政,原因所在,或應追溯到該民進黨的基因。

要知當年民進黨是以反抗威權統治起家,所反者除外來政權對台灣人的不公平而外,黨內知識階層對威權政府之壓制人權、開放、包容、多元等文明價值,更尤其有沉痛感受,而這一感受也一直傳承至今,以致所有訴求,只要涉及該等價值,即對黨內知識菁英產生難以抗拒吸引力,視之為長遠以來理念的象徵。新政府核心人士對上述諸議題情有獨鍾,似應可從這一心理解讀。

但儘管各該人權、開放、包容、多元等等都屬良好理念,若在推動時操之過急,甚至發揮過頭,即恐不是明智或成熟表現。牛排確是上佳滋補食物,但若任意大口吞嚥,則可能有噎死危險。若是連吃三客,也可能導致消化不良。

台灣終究是傳統價值色彩濃厚社會。即使所謂年輕世代,也未必是一如某一些人士一廂情願想像的一面倒。民調數據顯現的勢均力敵,恐更不足以反映真正的廣大民意。如果有人探問從南到北草根庶民對男男婚或女女婚有何看法?普遍反應很可能就是「夭壽噯」,不甚可能是「在愛之前,大家都是平等的,我是林秀珠或我是陳水木,我支持婚姻平權」。你可能看不起林秀珠和陳水木,但不要忘記,他們手上也各有一張選票。

針對所謂婚姻平權,已有人發出「難道要逼我們走向國民黨嗎?」呼號。儘管到今天為止,也僅只有一人發出這一問,恐怕這也是一起不容忽視的警號。江山得來不易,林秀珠陳水木的手中一票,不要被洪秀柱撿了去。


讓愛不再逝去為婚姻平權站出來音樂會。圖/本報資料照,張良一攝

另外一個現象是,長久以來,國人慣於認為所謂新進國家如何如何,台灣社會也必須順應跟進,才算符合世界潮流,而未考慮到歐美國家某些理念訴求,即使在其本國也仍是重大社會爭議不說,也是各有其歷史根源社會背景,台灣沒有必要亦步亦趨事事追隨仿效。「遵古炮製」未必能煎出良藥,「遵古炮製」有時也徒然暴露其膚淺。日來同性婚姻集團展示的激情與悲情演出應即可視為範例之一。

歐美國家的同性平權運動,其所表現的悲憤加悲壯,大有「起來,不願意作奴隸的人們」之慨,確是其來有自,並非純然作秀表演。事緣長久以來,同性戀在西方即受到排斥迫害,法律列為犯罪,宗教也幾視同異端。英國文學家王爾德因同性戀被判罪服刑,是不少國人熟知案例。甚至直到上世紀中期,美國政府官員乃至好萊塢影星等名流,仍須對自身同性戀身份極加保密,否則大有可能一夕間身敗名裂。所以在西方社會,同性戀族群爭取權益時流現的激情,毋寧是相當自然反應。

但中國自古以來,並未見有嚴重歧視排斥同性戀跡象。如史書所載,皇帝和男性伴侶之間所謂斷袖分挑之類親暱關係,史家也不過視為趣聞,是帝王的特殊癖好而已,並不歸類為荒淫敗德行徑。古典文學作品如《聊齋誌異》或《儒林外史》,更是將書中人物的同性戀當作常事甚至雅事處理。似此足可具見往昔中國社會對此一性向的寬容態度,而在現代台灣,藝文界和演藝界,都頗有幾位知名人物是同性戀者,也未見期受到社會排擠,孤立的悲慘個案,恐不足以反映整體社會的態度。

所以,台灣的同性平權運動成員,實在大可不必表現得一如歐美同道之激越,以免突然予人以「為賦新辭強說愁」刻意表演之感,也避免被不同陣營順勢妖魔化,冠以不可理喻狂熱份子頭銜。


圖/本報資料照,張良一攝

最後要一談的是前文所舉,一旦面臨重大價值爭議,主流社會是否有權堅持某種底線?

任何文明社會,都必有其一定社會規範,亦即必有不容逾越倫常底線。而這種底線之或嚴或寬,也往往反映社會之開化開明程度。

固然過於嚴酷社會規範,能製造肅殺氣氛扼殺自由,但文明社會也不能不保有若干未必真有道理,仍屬多數人民共識的倫常底線,始足以言社會安定和諧。

舉例而言,台灣也存有人數雖不多,但也堪稱少數族群的伊斯蘭教信徒。如所周知,伊斯蘭教有每日朝拜五次,守齋戒月宗教規律,乃至婦女須批頭紗甚至穿罩袍特意傳統。然而儘管這種種皆都不符合台灣主流社會,政府也不可橫加干預取締,因為事屬人民自由人權,不能濫行限制。

然而,若干中東伊斯蘭國度,乃是存有一夫多妻制度,據云也是教規所允許。但國內伊斯蘭教徒,若要將這一制度也引來台灣,要求國家立法承認一夫多妻制,以便其家庭所有妻屬皆都享有合法配偶權益,則這一要求即已明顯違背台灣既存社會規範,衝擊到台灣主流社會價值底線,所以主流社會是有充份理由,守住基於多數人民共識底線,拒絕接受這一要求。

針對假想中伊斯蘭教徒這一承認一夫多妻訴求,惟一能合情合理解套方案,恐即是另立專法,僅止允許伊斯蘭教徒適用一夫多妻體制。如此則可稱是兩全其美。伊斯蘭教徒實際已達到其訴求目標,非伊斯蘭教國民則可無須生活在允許一夫多妻法律下。如則則堪稱雙贏結局,若有部份伊斯蘭教徒仍不滿意,恐就只能說已被意識形態沖昏頭。

要知東南亞的馬來西亞,實行的正是一國兩制,亦即信奉伊斯蘭教者允許一夫多妻,非伊斯蘭教者只能一夫一妻。但就這一議題而言,該國的馬來族裔和華族人民,也未聞哪一方聲稱是受到歧視排斥,而要求非要全國一致實施一夫多妻制或一夫一妻制不可。

國內這場同性婚姻合法化紛爭,原也並非你死我活的所謂敵我矛盾,不須如毛澤東所引,林黛玉所說,「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不知文本以上所論和所舉案例,能為針鋒相對雙方略降火氣否?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敏洪奎

敏洪奎
1972年曾以筆名「孤影」發表<一個小市民的心聲>,被當時執政當局引為宣傳利器。後因感嘆執政者保守極權毫無進步,開始為文呼籲外省選民放棄敵視心態,理性面對本土化的大浪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