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掉算計 完成公投法補正

 

台灣的歷史進程總是充滿著驚嘆號!今年之前,恐怕沒有多少人會想到,國民黨有一天居然會行政、立法完全下野,成為真正的在野黨;同時,國民黨產被凍結,並且啟動充公的程序,竟然有可能成真;甚至,國民黨搖身一變,轉身成為打破「鳥籠公投」、落實直接民權的關鍵射門員。

這一切,都要拜民主機制之賜。選舉制度,讓任何一個政黨都可能失去政權,不論它曾經一黨獨大多久;制衡設計,讓不同政黨每當在扮演反對黨時,都會亟思如何增添對抗執政者的工具,使權力更為平衡;投票機會,不僅給所有公民自由表達意志的決定權,更可因此築起防衛台灣安全的長城。

就因為這個遊戲規則的相對有趣,造就了即使像國民黨這樣的政黨,長期是既得利益階層,一旦角色互換,成為喪失利益階層,它會基於對於利益的更加熟悉,採取更具行動力的奪利作為,從而對民主帶來順道的貢獻。公民投票法門檻的下修業經國會初審通過,就是一個不可思議的躍進。

二○○三年底,在陳水扁政府時期、國民黨佔多數的立法院所通過的公投法,處處設置障礙,先是提案門檻,全國性公投要有上次總統大選時選舉人總數(一八七八萬餘人)的千分之五擔任提案人;其次是連署門檻,要取得選舉人總數的五%署名支持,才能完成提案,送公投審議委員會「審議」;即使能通過政治審議,事實上馬英九政府時期無一案成立,在正式投票時,更明訂雙二一門檻,投票人數也要先達到選舉人總數的二分之一,然後,有效票中超過二分之一以上同意,才算通過。因此,這是一帖使公投無法成功的安慰劑,空有公投之名,毫無公投補代議不足之實,十三年實踐下來,得到徹底的證明。

本月十五日,在國民黨主攻、民進黨也有意願下,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完成初審,通過了降低門檻的公投法修正草案,同時也把公投年齡下修到十八歲。未來如果能如期完成二三讀,今後的公投提案門檻將降到萬分之一(從九萬三千餘人,減為一八七九人),連署門檻減為一.五%(從九十三萬餘人,降為二十八萬餘人)。

更關鍵的是,雙二一投票門檻則改為「同意票多於不同意票,且同意票超過投票權人總額四分之一」;換言之,只要有至少二十五%以上全國合格選民以多數決支持即可通過,真是大大開放了鳥籠的柵門,使公投成為有意義的存在。

此一堪稱史上重要的轉折,標示著民主在台灣,看似涓涓細流,無聲緩慢,但是延展性與滲透力驚人,只要天時地利對了,就有機會一瀉千里,為之壯觀。

不過,這次的討論過程中,到底「領土變更案之複決」及「兩岸政治協議公投」兩項,適不適用於新的公投法門檻,卻是朝野攻守易位,各有盤算。掌握過半席次的民進黨主張將領土變更複決改依憲法處理,兩岸政治協議公投則回歸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做規範;表態要適用低門檻的國民黨等則以「無卵台獨」反唇相稽,凸顯了政客的虛假。藍綠雙方都沒有好好利用這次的機會,與人民進行較深刻的民主教育對話。

事實上,只要參閱其他實施過全國性公投的民主國家經驗,即可一目瞭然各國對於不同性質、事項的重大議題,許多都訂有不同的程序與門檻,例如強制性制憲公投、特別型諮詢式公投、選擇型立法公投等等,如果民進黨認為涉及領土變更等國家定位問題,以及與中國進行政治協議等高度敏感,需要匯聚更多的民意共識,另予較高的門檻方屬合理,大可旁徵博引、理直氣壯,何須給人畏首畏尾的誤解?

同樣的,從公投做為民主防衛機制的角度,時代力量與社運團體爭執的焦點,不該只以增列為滿足,應多強調更細緻的門檻配套才對。試想,如果蔡英文政府偷偷跑去與老共簽協議,只需低門檻公投就可過關,這還得了?

公投法修正的進度,已經進入一個月的協商期,至盼朝野政黨拿掉算計,真誠為國,讓公投法補正就在本會期順利完成三讀吧!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