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台灣之名 走向世界

 

日本「公益財團法人交流協會」元旦起,將在名稱加入「日本台灣」四個字,使日本派駐台灣的這一官方機構,因加了主詞而一目了然,名實相副。我們除了歡迎日本這一務實友好的舉動,也要求我國政府改正派駐日本機構的名稱,並全面檢討為駐外機構正名;且奉勸對此事「強烈不滿」的中國政府認清事實,不要無理取鬧。

這是繼英國在台灣正式機構更名之後,另一實事求是的外交友善之舉。去年五月,「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改名「英國在台辦事處」,主管官銜也調整為代表(Representative),深獲台灣人民讚賞。值得強調,日本這次把駐我國的官方機構正名,一如一年半前的英國,都出自當事國主動。箇中道理很簡單,不論台日、台英,雙邊關係都密切友好,其駐台灣正式機構的原有名稱,未充分表達業務內容,公眾也不瞭解名稱所代表的意涵,甚至誤以為是民間商務文化機構;名不正、言不順,正名因此順理成章、回歸事實。

以英、日兩國為範,其他國家常駐我國的機構,也理應朝這一方向推動。各國派駐台灣機構,除了邦交國的使領館,其他雖以半官方及民間機構形式運作,實質上也常具使領館功能,提供簽證或護照發換等服務,派駐人員均屬外交官或政府授權人員,但其名稱迥異,種類繁多,有待正名。

在約七十個有官方機構常駐我國的國家,除了正式使領館之外,其本國名稱不一。有的冠上國名(德國在台協會),有的以其首都為名(馬尼拉經濟文化辦事處),還有的兩者都省略,「交流協會」即此之屬。在稱呼我國方面,有的明示台灣(美國在台協會),更多以台北為名(駐台北韓國代表部)。它們的功能,從代表處、辦事處、協會、中心,各有不同。至於其屬性,經濟、貿易、投資、商務、金融、文化、觀光、友誼等,不一而足。

中國無所不用其極的打壓,固為各國常駐我國正式機構名稱多元失真的主因,過去政府受「漢賊不兩立」的大中國意識形態框限,也難辭其咎。以「交流協會」為例,四十四年前兩國斷交,日方擬以「日台交流協會」為名,因當時政府堅持「日華交流協會」,卒以現名定案。這一以「中華」為名、不用「台灣」的偏執,不切實際且誤國,以致多年來我國國名江河日下,在國際場合常淪為Chinese Taipei。國內不少政媒很阿Q地把它譯成「中華台北」,英文原意卻是「中(國)屬台北」,這一敵視台灣的心態,讓我國常被以城市取代國家名號,在國際社會很不堪。今年里約奧運,我國選手不能以正式國號或台灣名義參賽,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看不下去,直言「中華台北」根本是不存在的國家,就是一例。

在台灣認同蔚成廣大民意主流之後,不合理且不現實的情況不能持續,特別是即將就任美國總統的川普與我國蔡英文總統通電話,並以台灣總統相稱,以台灣為名,走向世界,顯係主流民意所要求。台灣智庫本週民調顯示,六十六.七%民眾支持我國駐外機構改以台灣為名;這一顯著民意,同樣展現於國會,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本週通過提案,外交上盡量用台灣,以掙脫「兩岸同屬一中」陷阱。

台灣對外正名既為民意主流,外交部責無旁貸,就須付諸實際行動。這次「交流協會」易名,出自日本官方主動,彰顯安倍政府對我國的友善;我國駐日本的「亞東關係協會」及「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名稱遭譏為「不倫不類」,改名本質上又屬「台灣的事」,應即盡速正名,冠上台灣。同樣地,我國對美國的正式機構,仍以「北美」、「台北」為名,川普新政也是我國正名為「台灣駐美國代表處」的適當時機。

在追求台灣國家正常化之路,要國際社會以台灣為名,稱呼我國,必先從我們自稱台灣開始。如果台灣運動員參與國際賽事,我們捨台灣不用,為「中華隊」加油,如何期待國際間以台灣相稱?三年多之後的東京奧運,許多日本友人正熱烈串聯,為台灣正名。以台灣為名,走向世界,除了國際友人相挺,最根本的在我們自己正名,特別是蔡英文政府的努力爭取,積極交涉。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