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已衝出隧道

從「兩岸交流冷和效應」預見「斷三通」浴火重生

二○一六年是為「未答完的考卷」兩岸關係進入冷和的第一年。雖然人民無感,但數字在說話,二○一六年是台灣經濟由馬政府負成長谷底翻升的一年,而且也是台灣在亞洲各國表現最為突出的一年。

二○一五年第四季經濟成長率是負○.八九%,到了今年第三季就轉為正二.○六%,第四季更上一層達二.三八%。出口在七月由負轉正增一.一%,結束了連十七黑,外銷訂單結束十六黑,十一月成長七%。景氣對策信號亮出連五綠,製造業信號分數十一月達廿三個月最高的十一.八分。做為經濟櫥窗的股市更是耀眼,年底以九二五二點作收,全年漲九一五點,漲幅十一%,總市值飆到廿七.二兆新高。值得一提的是,去年韓國股市只漲三.三二%,香港○.四%,新加坡負○.○六%,可以說,台灣去年經濟重登四小龍龍首。連幣值(新台幣)亦升二.四%,相對於人民幣之貶六.六五%,韓元貶二.九一%,星幣貶二.四二%,顯得特別刺目,把中國凍結陸客來台之衝擊拋到九霄雲外。

新政府第一年經濟表現為何在東亞特別耀眼?主要歸功於新政府對不承認「九二共識」之堅持所產生的「兩岸交流冷和效應」。筆者早在新政百日時就已提醒,政黨輪替後的「冷和景氣」能否存續,端看「九二共識的融中政策會不會死灰復燃」(請參閱去年八月卅日拙文「百日勝八年」)。所幸,面對北京一連串的「打壓、威脅、恫嚇」,蔡總統堅持不屈服於壓力,這一毅力就是今天台灣經濟由谷底翻升的源頭。理由如下:

一、「冷和」使國人更加關心台灣。即便一年來國內為一例一休、挺同、反同、年金而紛擾不斷,但都是屬於對台事務之關心即是事實,亂中有序,爭執中提升了認同。

二、「冷和」降低了國人及企業的中國熱,尤其製造業對中投資明顯較往年收斂許多,增添了國內的經濟力道。

三、官員們亦不再為兩岸事務分身分神,能聚精於處理國內事務放眼國際,雖然因「老藍男」性格未除,致「拚經濟」尚未符合國人期待,但比「馬政府拚簽十八項兩岸協議」之「負經濟施政」好很多。

事實上,「兩岸關係不搞好,台灣經濟就會好」的實踐檢驗已有多例,如一九九七年八月及二○○○年二月股市之衝破萬點,都是在「戒急用忍」、「特殊國與國論」之後出現。扁政府之二○○六景氣及馬政府的「太陽花行情」,亦是兩岸經貿冷卻後之結果。

據報:中國正在考慮停止三通以懲罰台灣,讓台灣經濟撐不下去。果真如此,或許開始對台有不小的衝擊,但請不要驚慌,這是台灣「浴火重生」的機會,一九八○年代的台灣經濟奇蹟是沒有中國(三不政策)的客觀環境下,由勇敢的台灣人民締造出來的。

(作者為國策顧問,曾任第一銀行總經理、董事長)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黃天麟

黃天麟
1929年出生於澎湖。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台灣大學經濟系畢業。 曾任第一銀行董事長、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國策顧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