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提供反改革者武器?

 

改革比革命困難,這已經是政治學的基本常識;但是,改革若有強大民意的支持,局面就會大不同。只要領導者的意志足夠堅定,不要分不清少數或多數,不要因對方聲音大就屈服,則改革縱然不乏攔路虎,終必水到渠成。

年金改革的支持度至少七成,即使軍公教系統內亦有年輕世代的支持力量,是最符合世代正義,可以消弭國家財政危機的改革,何以至今寸步難行,一再遭到反改革勢力的阻撓,甚至暴力圍堵,必須依賴強大警力的保護,有如喪家之犬?正義之師淪為過街老鼠,坦白說,絕對不是年金改革錯了,或遭到多數人反對,就只是執政無能罷了。

執政無能幾乎成了新政府的標籤,半年之內就能讓企業界失望、勞工空歡喜、民眾無感,說起來也不容易。不過,看到勞基法能夠修到如此地步,年金改革儘管小英信誓旦旦,恐怕也難以樂觀。至此田地,小英或許仍有她的某些堅持,譬如強調政策形成前的充分溝通,不過聽聽外界的批評是否合理,對個人的決策風格有所修正調整,或許會得到不一樣的民意回應,何不嘗試看看?

再以年金改革為例,一再召開公聽會的意義何在?如果是為了溝通,凝聚民意與共識,化解改革的阻力,結果顯然適得其反。公聽會反而成了反對改革集結的「滿滿的大平台」,既得利益階層、藍營政治人物、地方勢力見縫插針、興風作浪,聲勢浩大,搞得好像多數人反對改革似的。

其實,小英得到的選票,多數支持改革,而沒投給小英的也未必反對改革,因此二○一六的大選本質上是改革的公投,結果是改革力量大獲全勝。因此,小英已具推動改革的正當性,何必為了安撫溝通少數反對派,而提供他們以語言與行動暴力反對改革、羞辱改革的武器?(蘇多)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談》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