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代政壇最紅的台籍政治人物林洋港

 
 
圖/王伯仁提供
圖/王伯仁提供

【編按】這是與李登輝曾一時瑜亮的已故司法院長林洋港的故事。林洋港,出身南投縣魚池鄉日月潭畔頭社農家,一生歷任南投縣長、建設廳長、台北市長、省府主席、內政部長、司法院長等要職,在後蔣經國時代初期的1990年代,與李登輝分為國民黨主流、非主流盟主,一直到1996年台灣首次總統直選,他與郝柏村當搭檔參選,慘敗在李登輝手下,自此淡出政壇移居台中,最後於2013年辭世,享年86歲。

在半世紀前,國民黨政府開始「吹台青」的時候,林洋港永遠是最亮的一顆星,甚至鋒芒畢露至「功高震主(蔣經國)」,也由此可見當年他炙手可熱的程度。林洋港口才便給,反應機智,一生創造「歪理」、名言無數,包括:被批台灣戒嚴世界最久,他回答:「台灣的戒嚴沒有影響民眾生活,只有戒了3%」;民代質詢情治單位竊聽,他立刻回以:「白天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立委批評台灣竊盜案件居高不下,他則撂話:「三個月內要使鐵窗業蕭條」;立委問他,台灣法令多如牛毛,林洋港迅即回答:「我出身農家,我知道,壯牛毛才多!」;與李登輝相爭不下時,記者問他是否會參選總統,他回以:「不忮、不求、不懼」...。

當年有許多演藝人員都爭相模仿他說話緩慢,以及特殊的中部口音和台灣國語,在大約距離今天卅、五十年前,林洋港可以稱得上是戒嚴時期台籍政治人物中,最具明星氣質的一位。

 


 

林洋港在日治時代由台灣子弟自公(小)學校畢業後,升中學管道有限,他在1940年13歲時前往日本昌平中學就讀,也是非尋常之舉。1945年二戰終結,翌年他即返台先入台大預科,1947年考入台大政治系,大學四年間,成績斐然。

資歷完整的國民黨官僚

林洋港大學畢業後隔年(1952),即通過公務員資格考試,進入税捐機關從基層税務員做起, 他一路升科員丶民政局行政科長,1962年已是南投縣政府祕書,調升台灣省政府祕書,外放國民黨雲林縣黨部任主任委員。當時,國民黨縣市黨部主委握有縣市內公職「提名」之大權,而國民黨「提名」幾乎等於當選,故黨部主委有「地下縣市長」之稱,權力非同小可。

林洋港在雲林縣黨部主委期間,據說假日返南投魚池老家時, 還會親自下田揷秧除草,不因已是中高級黨工而高高在上。1967年他以40歳之齡,榮獲「十大傑出青年」,對他的後來仕途有相當助益。

1968年林洋港被提名競選,並理所當然地當選了南投縣長。四年任期下來,他並未競選連任,而是被當時剛任閣揆的蔣經國「吹台青」拔擢為省政府建設廰長。同期前後還有比他年長4歲的李登輝出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原屏東縣長張豐緖入主台北市長,大他2歲的邱創煥則由省社會處長升任國民黨中央黨部社工會主任。

還有較年輕梯次的原台東縣長黃鏡峰任糧食局長丶原台南縣長高育仁任黨中央祕書處主任丶原桃園縣長吳伯雄任菸酒公賣局局長,他們都是國民黨內台籍人士一時之選。

蔣經國的「吹台青」政策

在這批催「吹台青」中,林洋港出任建設廳長看似沒有特殊拔擢之處,然而4年後,林洋港以「行政幹才」之優勢,接張豐緒直升為台北市長,就凸顯了他在和李登輝丶邱創煥等三人的梯次中,他是居於領先序列。

再2年,台籍第一位省主席「半山」謝東閔升任副總統後,蔣經國原本要撿選李登輝接任省主席,但李缺乏政務實務及與議會相對經驗,偏偏斯時台灣省議會又突然湧進共約14名的「黨外議員」,他們各個頭角崢嶸,恐非「書生博士」的李登輝可以「應付」,蔣經國臨陣易將,改派行政經驗豐富,口才便給丶辯才無礙的林洋港續任省主席。林洋港能說敢説,能辯強辯,為黨國立下輝煌「戰績」,「阿港伯」之名全台轟動。於政務上,他也為弱勢農民知衰敗農村講了不少話,做了不少事,例如水租減半到後來的廢除,稻米管制及物價管制的放寛丶一百多億基層建設的推動(約另外加省總預算十分之一)⋯⋯。

敢說敢辯的阿港伯

林洋港省主席幹得有聲有色,走到那裡總有一股「林洋港旋風」,深具群眾魅力。當時,「阿港伯」可是大街小巷人盡皆知的名號,比布袋戲金光大戱主角「史艶文」毫不遜色。他在公務上可繞過行政院長孫運璿而「直達天聽」,但這也種下「功高震主」的無形影響因素,林並非不知,當他得到充分信任時,「功高」是加分,但是當有所起疑和減少信任度時,「功高」就變成減分了。

林洋港在省議會發揮反應靈敏、口若懸河的特長,使他在「黨國」 層峰印象中水漲船高,民間聲望也達到了高峰,尤其1979年12月10日發生高雄美麗島事件後,全台「黨外」勢力為之中挫,當時黨外勢力集結地的省議會黨外,有林義雄丶張俊宏兩核心省議員被逮捕,黨外黨團遂陷於分崩離析,林洋港在此事件中,角色混沌不明,但以他當時在蔣經國心目中之重,應受到相當程度的諮詢,尤其像隔年癹生228林宅血案,林義雄被放出來料理後事,不久卻在要返省議會收拾個人物品時,被「有心人」向小蔣密報,林義雄要返回省議會強行開會,遂在高速公路泰山交流道攔截,重新抓回監獄,而以軍法審判處重刑。林洋港對此事件之應扮演一定程度的角色,但國人迄今只知,小蔣掌控美麗島事件一切,包括軍法大審,但就從來沒有人想到,當時紅得發紫的林洋港,難道他是美麗島事件的路人甲嗎?

「功高震主」,犯了大忌

林洋港當了三年的省主席,又消弭了省議會做為「異議」的大本營,聲望達到高峰。他中學曾在日本就讀,1981年應日本農林水產省之邀訪日,歷任省主席中,尤其1972年9月台日斷交後的,前所未有。他興沖沖向小蔣報告,得其核准,高調出訪日本,日方也頗為格外重視,「如實」地介紹描述了林洋港當時在台灣政壇「火紅」的情況。有些日本媒體,還以「台灣總督」或「台灣王」 或「未來接班人」等類似名稱來稱讚他,確實相當程度反映了林洋港當時在台灣政壇的地位,殊不知, 這正犯了歷史常演出「功高震主」的政治大忌。林洋港返台後,或以其訪日之成功而向小蔣樂報,但他雖世事練達,可能沒體察到小蔣心中真正的感覺。數個月後,在1981年12月初,中常會毫無預警發布林洋港「升任」內政部長,人回到省政府的林洋港備感委曲,而在親近友人面前掉下眼淚,太明顯的「明昇暗降」!依林氏自認,要調可以,適當位置應是行政院副院長(當時還沒有台籍人士擔任過行政院長),養望歷練,以後有機會再接行政院長,或接謝東閔之後,代表台灣人擔任副總統,但如今調內政部雖有天下第一部之稱,卻是個「空殻子」,就好像軍種上將司令,竟然遭到降調為部隊少將師長或中將軍長,叫他如何能平撫這口氣?

小蔣能給,小蔣也能收回,林洋港再怎麼不甘願,還是擦乾眼淚於1981年11月接邱創煥之後的內政部長,主管有八萬大軍的警政署。他曾發下豪語:「三個月內讓鐵窗業蕭條」,但並未收實效。2年半後,1984年5月20日蔣經國選擇了李登輝擔任副總統,而原行政院副院長邱創煥則欣然「降調」為台灣省主席,林洋港又調接邱創煥行政院副院長之遺缺。林洋港在副院長任內「修心養性」,1987年4月17日,小蔣 發表林洋港繼黃少谷之後任司法院長。

李登輝捷足先登

此後,他在長達七年司法院長任內,推動簡易法庭等,國人所寄望的司法改革,他並未交出什麼亮眼的成績,在行政序列上,受制於李登輝總統兼黨主席,李又一心提拔連戰接班, 所以林洋港雖在1990年總統大選的黨內提名,曾有力爭出線的好機會,但被黨內八大老勸退(尤其林任省主席時之前省議會議蔡鴻文,他勸林洋港若這次退讓,下屆李登輝當會支持林洋港。但六年後李登輝尋求連任,林洋港質疑其誠信,食言而肥,筆者第一時間曾至蔡寓向其求證,蔡鴻文語焉不詳, 未正面證實也未否認,留下一樁公案)。1996年,李登輝又要競選連任,在黨內引發極激烈的「二月政爭」,李登輝「起立派」獲勝,林洋港遂結合外省軍頭郝柏村搭檔競選正副總統,共有李登輝與連戰,彭明敏與謝長廷,林洋港與郝柏村, 陳履安與王清峰等四組人馬競選,最後由國民黨李登輝組大選獲勝,林丶郝組獲15%選票,排行第三,這是林氏一場「明知不可為而為」的最後一戰。

林洋港在司法院長任內,長達7年又4月,這期間前後,他和李登輝「不搭嘎」是眾皆所知之事,甚至可往前溯自他1978年「後發先至」在李登輝之前,接任省主席,就已種下「瑜亮情結」的種苗,之後近20年的時間,李獲小蔣的信任,擔任了副總統的副手,又在人算不如天算的機緣下,小蔣猝逝, 李登輝在驚濤駭浪中接下權柄,捷足先登,加上李登輝走的是「台灣優先」的本土潮流派,而林洋港則是選擇和傳統國民黨保守勢力串連的大中國隊伍,這對於他們兩人日後政治決鬪中,有莫大的影響。像解除戒嚴固然是小蔣末期宣布的, 但李登輝廢除刑法一百條和接見野百合學生運動代表,順勢宣示召開「國是會議」,造成國會全面改選,要是換了林洋港,可能做法會不太一樣。李登輝設法拔除國民黨根深蒂固傳統霸權如郝柏村丶李煥,若換了林洋港,恐怕是會更緊密在一起,這就是兩人的基本差異點。

時不我予,淡出政壇

直白地説,李登輝「台灣優先」的立場獲得台灣「本土派」的支持,林洋港的「傳統國民黨中國派」立場,在黨內雖有外省及傳統既得利益集團的支持,但範圍每見縮小,而且綠色陣營強烈排斥反對,「時勢比人強」和「時不我予」,註定林洋港在1996年總統之役失敗後,就同如他喜歡的「菜根譚」 的勸人平淡,他選擇了歸隱山林,住在台中市大坑一個小山坡林園社區安養餘年,再也不涉入政事是非。林洋港退出「政治江湖」17年後,罹病去世,留下令人深刻印象的「台灣國語」和「表面張力」以及戴斗笠披著毛巾和媒體記者爬山郊遊的獨特身影。無論如何,林洋港是一個傑出的台籍政治人物,只是他的見識與性格,左右了他的大走向,終留遺憾向黃昏。

後記:林洋港當省主席時至省議會應議員質詢時,反應靈敏口鋒犀利,例如出名的「大軍壓境」事件,發生在總質詢,輪到林義雄張俊宏兩人聯合質詢,當天早上剛好有野戰部隊之步兵連隊,以廣大的省議會院區為部分演習場所,但部隊未知會省議會。兩位省議員即舉此例,謂軍隊進入議會演習不當,恐造成「軍人干政」的誤會,軍隊演習應該避開民意機關或至少要徵得議會同意。

林義雄和張俊宏此質詢,原是民主政治常態ABC,但在威權時代,豈容對「軍人」有所質疑不敬,林洋港「軟性」火力全開,他不談正面大道理,而訴諸:這些軍人阿兵哥,在大熱天穿著全副武裝到省議會演習,並沒有任何不妥,假設他們是我們自己的子弟,來省議會大樹下演習,遮個䕃,休個息,難道我們就忍心把他們趕出去⋯⋯。

由上可知,林洋港的答覆和兩省議員質詢是牛頭不對馬嘴, 也是兩碼事,但他的「情」壓過省議員的「理」,他在議會現場和媒體報導上打了個勝仗。

在威權時代,「力」常常壓過「理」,像黨外省議員常常質詢台灣「戒嚴」和「解嚴」的議題,林洋港的標準說法是「台灣的戒嚴只有實施百分之三而已」;又如省議員質詢「竊聽」 問題,他的答案是「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喫驚」,也就是說: 沒做什麼壞事,為什麼怕竊聽?像這樣毫無法治和人權觀念關於「竊聽」答詢,事隔約33年後,沒想到國民黨所謂「精英」的行政院長江宜樺,也説過類似的話,真是笑掉天下人大牙。而林洋港有關「戒嚴」和「竊聽」的答詢,被筆者在編著回憶錄時收錄在書中,蒙黨外前輩康寧祥不吝代為作序時,特舉此兩例慨嘆:洋港仙(此話)不知傷了多少知識分子的心!

【本文取材自民報文化雜誌雙月刊】
2017年/第16期(1月號)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王伯仁

王伯仁
資深退休記者。主跑省議會及省政新聞20餘年,著有「看千帆過盡~一位省政記者的憶往」一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