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30年的資產?

記者鄒景雯/特稿

昨天大年初二,蔡英文總統一早下鄉發福袋,每個發送點,照例大排長龍,許多在地的支持者,在過年期間,希望從國家元首手中拿到紅包、討個吉祥,現場當然很歡喜。

  • 等領總統蔡英文紅包的隊伍。(記者李雅雯攝)

    等領總統蔡英文紅包的隊伍。(記者李雅雯攝)

這樣的走春活動,從初一排到初四,每天都無間斷。每個場次,都有不少陪同的民進黨立委與幹部在熙來攘往的人群中幫忙握手,與鄉親道賀恭喜。其中一位在半天熱鬧過後,竟是私下感嘆:眼見很多老戰友垂垂老矣,台灣人三十年民主化、本土化的奮鬥走到今天,到底留下的legacy(遺產)是什麼?心中實在一陣悵然!其有感而發,隨即也得到了回應,聽聞的人說:你不錯!依舊懷抱著初衷,應該繼續保持著清醒、前進。

這段對話,在民進黨當政的大過年出現,一點也不犯忌諱,而且似乎是該黨的多數選民樂於聽聞的。畢竟,做為一個長期在野的反對黨,不比有權有勢有錢的政黨,能夠藉以向大眾號召的,除了責任、服務,幾乎一無所有;如果拿下政權、坐上權位後,忘了手上的僅有,那麼還剩下什麼?

台灣大概是從李登輝任內,開始有總統農曆年發紅包的「習慣」。不過,李先生只是大年初一回三芝老家源興居一處示意;而後的幾任總統,陳水扁、馬英九、到現在的蔡英文,或許因為全是民選出身,一位比一位更加發揚光大,一天不夠,要全年無休,一處不誠意,要全國跑透透;於是原本帶有封建意味的行為,全被順暢地轉化,而且兩大黨皆然,因此誰也說不了誰。

然而,類似的活動究竟有沒有必要?政治人物心底的真心話,恐怕會是:選票至上;要好聽一點,則是:選民需要。既然「選」字當頭,有人會在看到熟悉的群眾時,反省這麼多年一路拚鬥,有沒有沉澱下來有價值的東西,此等起心動念,不能說其珍貴,因為照理要愈多愈好。

不管有幾個從政者能說清楚:這代台灣人奮鬥三十年,累積了哪些資產給後世?有一點可以先確定,就是因為這些行程而不能放年假的維安、警察等等人員,是真辛苦,他們沒有臉孔,卻不能遺忘,該被記一筆。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