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資購併台灣高科技嚴正說不!

 

中國企業近年對外購併大增,多數案子牽涉敏感國防科技,引發西方國家疑慮,紛紛要求嚴格審查中資購併。美國聯邦參議院共和、民主兩大黨領袖正草擬擴增美國外商投資委員會(CFIUS)權限的法案,要求更嚴格審查中國對「科技業」的投資。而在歐盟方面,歐陸三大經濟體德國、法國、義大利已致函呼籲歐盟授予各成員國法律基礎,使其能行使否決權,阻擋中資對歐洲敏感高科技產業的收購,尤其是有中國政府在背後支持的購併交易。

中國產業以代工組裝為主要型態,雖然有效驅動經濟快速成長,但受限於技術與研發能量不足,產業發展基礎脆弱,一旦後進經濟體崛起,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很容易就會被取代;因此近年中國極力推動產業轉型,以進口替代策略意圖厚植技術生根與科技進步。另外,中國的崛起雖然披著和平外衣,但國力的增長卻不斷喚起其稱霸的野心,而國防科技的落後顯然是走上霸權的路障,因此透過對外購併,取得戰略性發展產業的關鍵技術,亦為軍事科技突破的一大捷徑。而半導體產業係涉及國防科技的核心技術,更是科技產業發展的基石,加上中國的半導體進口值一年約二千億美元, 與進口能源花費相當,自給率卻只有九%,因此發展半導體產業成為中國的國家戰略,在二○一四年成立大基金計畫,初期擬以一千四百億人民幣輔導、補貼廠商購併、購買技術與建廠,目標在二○二五年提升自給率至七十%。

中國發展半導體的戰略目標確立之後,便出現一連串中國企業在全球大肆購併的案例,主要目標是美德兩國。據統計,中資去年在美國的購併等投資規模達到四五六億美元,而對德國亦發動六十八件收購案,金額由前年的五.三億美元激增至去年一二六億美元。這些發動購併的中資企業,多數在各產業領域中名不見經傳,亦未聽聞有何特出的經營績效,卻突然竄出檯面,提出動輒十億、百億美元的購併大案;尤有甚者,多數購併乃鎖定擁有關鍵技術與強大研發能力的歐美日指標企業,其收購的動機與資金來源,疑雲重重,令西方國家懷疑這些企業只是中國國家資金的人頭,是國家戰略發展的先鋒隊,因此多數購併案在歐美國家嚴格把關下胎死腹中。而最近出爐的美國總統科技顧問辦公室報告,也強烈警示未來美國半導體的最大威脅,是來自中國的「國家資本主義」,並建議美國半導體產業應投入研發尖端技術,並聯合歐洲韓國日本與台灣,抵制對中國半導體技術和元件輸出,藉此保持領先。

川普當選後傾向對中國採取強硬的經貿措施,美中可能爆發貿易戰,部分人因此指責美國自恃強權而咄咄逼人,然而了解美中貿易真相,以及中國如何以不公平手段對待貿易對手,就會理解川普政府的強勢作為,其實是保護美國利益與勞工工作機會之必要的自我防衛。國際貨幣基金第一副主席利普頓最近就表態認同川普對世界貿易體系「不公平」的一些批評,例如中國在竊取西方企業的智慧財產權、補助國有企業出口等方面的行為就符合川普指控。

據統計,去年中國有超過七五○億美元的海外收購交易被取消,可見遏止中國半導體產業以不當手法擴張,以及避免中國國家資本對西方民營企業的不對等競爭,甚至其軍事科技提升對世界和平的威脅,在在於西方國家之間形成共識。而半導體是台灣的核心產業,在這些年經濟疲軟之際,尤其扮演撐起半邊天的角色,因此我半導體更是中國覬覦的獵物,政府實應高度警覺,對中資購併我高科技產業,一律築起高牆,拒之於門外,才能確保國家的安全與經濟的發展。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