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不提的台灣抗日英雄吳湯興

李筱峰(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
 
吳湯興與丘逢甲,乙未抗日中的兩種人物。圖/李筱峰
吳湯興與丘逢甲,乙未抗日中的兩種人物。圖/李筱峰

苗栗銅鑼出了很多名人,其中在乙未抗日史上有兩個人物好有一比,他們代表著兩種典型,也受到完全不同的待遇,一位叫丘逢甲,另一位叫吳湯興。前者常被國民黨的課本吹捧,說他是「抗日愛國詩人」;後者卻被冷落多時,少被提起。

丘逢甲於1864年出生在苗栗銅鑼。他文采飛揚,中過進士。1895年,滿清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丘逢甲率領紳民到巡撫官署﹐慷慨陳詞:「臣等桑梓之地,義與存亡,願與撫臣誓死守禦。設戰而不勝,請俟臣等死後,再言割地」「如日酋來收臺灣,臺民惟有開仗」。不久官紳成立「台灣民主國」。唐景崧被推為總統﹐丘逢甲任副總統兼民兵司令官。

吳湯興比丘逢甲大四歲,1860年出生於苗栗銅鑼。他沒有丘逢甲那樣高的功名,只是一個生員,但是在1895年(乙未)的這場抗日行動中,兩人的格調品味高下立判。

吳湯興在台灣民主國成立後,求見丘逢甲,表達擬組抗日義軍之意。經丘逢甲引薦給總統唐景崧,獲唐授與義民統領的職位。吳湯興獲授統領職位後,隨即南下,回到家鄉開始招募義勇軍。憑藉著吳湯興的聲望,他很快地就有二千多個鄉民投入他的麾下,同時也募到不少兵器彈藥糧食。之後,吳湯興還為義軍製作制服、樹立旗號、編列營號,並加緊訓練義軍,成為一支軍容壯盛的軍隊。

不久,其他地方的客家領袖,如苗栗頭份的徐驤、新竹北埔的姜紹祖,也各自募集兵勇,前來與吳湯興會合,讓義軍的聲勢更為浩大。他們從新竹作戰到彰化。尖筆山之役大挫日軍攻勢!可惜,吳湯興最後在八卦山之役壯烈成仁。吳湯興雖犧牲生命,卻也讓日軍付出慘痛代價,日軍幾位將領如山根少將、緒方中佐,都在戰役中受傷而亡,據聞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也在此役受傷,最後不治。

1895年5月,日軍自澳底登陸,日軍從花不到十天,幾乎兵不血刃地進佔台北,到花了將近三個月才打到彰化,吳湯興等人率領的客家子弟兵的奮勇抵抗,是重要因素之ㄧ。

誓死守禦卻捲款浪撩的丘逢甲

反觀丘逢甲,當總統唐景崧準備開溜回清國之前,唐景崧曾電催丘逢甲率軍北上赴援,但電報從「千急急」打到「萬急急」,丘逢甲始終躊躇不前。唐景崧最後逃回清國,被譏為「十日總統」。而這位發誓要「誓死守禦」的丘逢甲,也始終未曾與日軍開戰過,最後是帶著軍餉逃走。連雅堂在《台灣通史》〈邱(丘)逢甲列傳〉中,提到他捲款而去的事,這樣說:「…文武多逃,逢甲亦夾款以去,或言近十萬云。」

丘逢甲未有具體抗日行動,留下著名的詩句「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的詩句。丘逢甲後來死於廣東,死時有六位同鄉的舉人作弔聯諷刺他。一位美濃出身的舉人林金城,也寫下這樣諷刺對聯:「盜臺軍餉,盜粵軍裝,軍法總能逃,事變兩番成大盜 / 非清人物,非漢人材,人言終不息,心甘一死莫知非。」

真正投身抗日的,如吳湯興、徐驤、姜紹祖,率苗栗、新竹的客家子弟兵奮勇抗敵,捐軀成仁,卻因過去課本少提而鮮為人知;反而只會在紙上寫文章抗日,最後卻捲款而逃,毫無具體行動的丘逢甲,獨享歷史美名,現在還有一家紀念他的「逢甲大學」。我不禁想起連橫在《台灣通史》論丘逢甲時,將吳湯興拿來比對的一句話─「成敗論人,吾所不喜。獨惜其為吳湯興、徐驤所笑爾」。吳湯興於1895年8月28陣亡成仁,其妻聞訊不久投水自盡;丘逢甲則在17年後的1912年2月逝世於廣東。丘逢甲如果地下遇銅鑼同鄉吳湯興,不知道會是怎樣的表情?

【本文取材自民報文化雜誌雙月刊】
2017年/第17期(3月號)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筱峰

李筱峰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名譽教授、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董事。曾任《八十年代》雜誌執行主編,報社記者、編輯、主筆;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教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