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著紅鞋的音樂人生─郭芝苑

 

郭芝苑創造許多「台灣第一」的紀錄。圖/郭芝苑基金會提供
郭芝苑創造許多「台灣第一」的紀錄。圖/郭芝苑基金會提供

 

「誠如安徒生童話《紅舞鞋》,故事中的主角身受紅鞋魅力吸引,矢志舞蹈、至死方休的決心一樣。我從少年時代為音樂覺醒以來,到今天一直熱愛古典音樂的創作,我完全無法脫離音樂而生活,可說是穿著紅鞋的人生。」
~~郭芝苑1998年出版自傳《在野的紅薔薇》一書自序

郭芝苑的祖先從福建同安縣貧瘠的農村移居台灣,經過六代的辛勤耕耘,生活逐漸安定富裕,發展成顯赫的大家族。1921年台灣「新文化運動」啟蒙的年代,郭芝苑誕生在苗栗縣苑里鎮,郭家這個具有高尚文化層次的家庭,讓他比一般小孩更早接觸到西方文化,優渥的環境讓他無後顧之憂地追求自己的音樂理想,中學畢業後他就負笈日本,大學時在音樂系作曲科就讀。

自稱是失聲的一代

郭芝苑一生跨越日本殖民中期台灣的黃金時代,和日本統治末期台灣文化備受壓迫的時代。直到戰後,由於郭芝苑不諳中文,只講台語和日語,不適應中國人的習慣、大環境和作風,只有短暫活躍於戰後初期的台灣樂壇,稍後即遠離音樂舞台,隱身鄉野,專心創作。他具有高學歷文憑,卻也沒能到大學擔任教職。統治者的語言政策下,郭芝苑寫作的藝術歌曲往往只能用「國語」發表,他常常不諱言自己是「失聲的一代」。

郭芝苑秉持「本土性就是世界性,民族性就是國際性」的認知,譜寫雅俗共賞的歌曲,他22歲在日本求學時就接觸多位現代民族音樂派的作曲家,其中包括台灣留日的江文也,算是同世代音樂家中,少數融合古典與現代音樂的先驅人物。當江文也回歸其心目中的祖國中國後,當時台灣音樂界深具管弦樂作曲能力者,就只有郭芝苑。

1959年,史惟亮從法國返台,帶回現代音樂的一股清流,以當代最新的作曲技法,展開一連串的現代音樂運動。郭芝苑看到史惟亮憑一己之力,促使樂壇呈現新風貌,如獲知音,更勤奮創作不輟,繼續推出「台灣古樂幻想曲」、「村舞」、「東方舞」和「鋼琴奏鳴曲」等。郭芝苑更在1967年以46歲高齡再度赴日,考上東京藝術大學音樂學部作曲科研習。

省交14年,潛心作曲

1973年郭芝苑接受史惟亮的邀請,進入「台灣省交響樂團」研究部,專職作曲及編曲,以及撰寫曲目解說等等。在省交團專注工作14年,郭芝苑曾於半自傳體的音樂手札一書中自述,史團長曾邀請他擔任研究部主任一職,但因自認為沒有受過中國教育,又不諳行政事務而婉拒,他衷心覺得只要能在研究部作曲、研究以及能發表作品,已是相當心滿意足了。

看似平淡無華的一生,郭芝苑其實創造許多「台灣第一」的紀錄:

1955 年台灣省交響樂團首次演出台灣作曲家的管弦樂作品,郭芝苑的《台灣土風交響變奏曲》在中山堂首演,由王錫奇指揮。隔年1956,這首曲子在台北市與美國印地安納波里斯市締盟的儀式音樂會中演出,是美國人首次聽到來自台灣的聲音。

1974年李泰祥指揮、簡若芬彈奏演出《小協奏曲──為鋼琴與弦樂隊》,這是台灣音樂史上第一首鋼琴協奏曲。

1977年,陳秋盛指揮省交訪韓,與釜山交響樂團合演郭芝苑《民俗組曲》,是韓國人第一次聽到台灣作品。

1985 年,台灣歌劇首征法國,郭聯昌指揮國際管弦樂團,在夏隆桐劇院演出全本《牛郎織女》。

郭芝苑於2013年4月12日病逝於苗栗縣苑裡鎮老家,享壽92歲,孜孜不倦、辛勤作曲的一生,得獎殊榮無數:

1987年,以「小協奏曲──為鋼琴與弦樂器」獲金鼎獎作曲獎。
1993年,獲頒「吳三連獎」音樂類藝術獎。
1994年,獲頒舊制第19屆國家文藝獎,得獎作品《交響組曲「天人師」》。
1999年,獲頒「台灣文化榮譽博士」學位。
1999年,歌劇「許仙與白娘娘」於台北市立社會教育館首演。
2000年,於台北市立社會教育館發表《台灣吉慶序曲》。
2001年,12月,靜宜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表彰他對台灣民族音樂的貢獻。
2002年,獲頒第13屆金曲獎終身特別貢獻獎。
2006年,獲頒第10屆國家文藝獎。同年又獲頒行政院文化獎。

致力推廣台語藝術歌曲

平澹自持、不求名利的郭芝苑曾驕傲的說:「我的作品就是我的地位。」但是,講起郭芝苑在音樂上的成就,不能不提到留學紐約歸國的苗栗同鄉聲樂家阮文池。

他們相識於九零年代之後,阮文池深感以台灣文化背景作為創作元素的郭芝苑孤單行走在音樂國度裡,乃決定追隨前輩,致力推廣台語藝術歌曲,兩人一起創辦「郭芝苑室內合唱團」,約定每週五晚上在阮文池家中練唱。台灣生態協會理事長鍾丁茂教授也是合唱團重要成員,他曾以〈拜五暗時〉台語詩,生動描述合唱團員練唱時凝聚的熱忱。

因為阮文池這位具有強烈使命感的聲樂教授(或說「草根音樂工作者」)的知遇,郭芝苑再度找到創作動力,晚年回歸到歌樂的寫作,以最熟悉的母語—台語來譜曲,這是他過去想做而未完成的工作。這些台語歌詞來源多是與生活背景、人民情感或社會現象相關,是台灣的生活寫照,讓音樂更貼近人民的生活,更增添對台灣這塊土地的認同。

阮文池的家不僅充當合唱團訓練場所,每逢假日經常高朋滿座,眾多好友喜歡在這裡談音樂藝術、環保、哲學、時事,往往也爭論得面紅耳赤,他們形容這裡是「台灣文化的據點」!而合唱團更在阮文池指導下,一群不專業的歐吉桑與歐巴桑竟然也唱出了非常專業的水準,常常征戰海內外,傳播著台灣歌樂之美。

郭芝苑前輩終生以創作音樂為職志,默默耕耘,也影響了晚輩知音,接續他的腳步,在台灣音樂史上留下動人的功績和成就。

【本文取材自民報文化雜誌雙月刊】2017年/第17期(3月號)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