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一休 不正是為了照顧做工的人嗎?

一例一休是面照妖鏡,反映出台灣社會每一個人對於真正需要照顧的弱勢者的看法。(呂惟揚攝)

 

日前看到某家媒體,竟把開業兩天就暫停營業的餐廳的問題,照例歸咎到一例一休,就覺得荒謬透頂。該新聞報導中的案例,明明是沒有做好創業初期的資金配置,一口氣展太多店,花了上億元,使得開店後的現金流不足以支撐而暫停營業,卻怪到一例一休頭上,著實太過誇張。

說真的,到現在還來寫一例一休爭議都覺得有點可笑,可是成天看媒體新聞報導繼續以「一例一休」作為討論各種物價上漲、企業倒閉的起手式,著實覺得還是應該再寫一點東西,談一談一例休這個「動搖國本」的議題所引發的社會輿論背後的一些東西。

從近來媒體報導台灣經濟議題的姿態,可以發現一件事情,那就是企業主可以無能,無力改善自家營運體質,被迫使得旗下員工得加班才能賺到溫飽薪資都不再是丟臉的事情,而是什麼了不起的偉大情操,反而是為了照顧與保護弱勢勞工的勞動權益而落實一例一休的政府和民間支持者成了大壞蛋,害了這些弱勢勞工沒辦法多加班賺錢?

如果說,今天員工自願加班是為了創造傑出成就,是為了超越溫飽,那麼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然而,如果說加班是為了賺取基本溫飽,不加班則活不下去,那麼有問題的絕非落實一例一休的政策,而是無力讓自己的員工在基本時數中賺取溫飽收入的企業。

最讓人感到遺憾的是,並非不懂經濟學原理的一些媒體、政黨和知識分子,為了自己的政治立場或其他利害關係,明知道落實休假日以保障勞工權益是必走之路,卻依然不斷緊咬一例一休這個議題不放,藉此營造執政黨拚經濟無能的印象。

今天台灣如果經濟真的好,落實一例一休就不會有那麼大的爭議,而台灣經濟不好也絕不是執政一年的執政黨能夠創造的奇蹟,而是日積月累的結果,偏偏某些就是元凶的共犯結構,卻在媒體上帶頭叫囂,斥責執政黨照顧勞工政策的作為。

一例一休保障的是社會上相對弱勢的勞工群體,也就是那些只能靠基本工資勉強溫飽的勞工群體,而不是有一技之長或是中高階勞工,這些勞工或俗稱的白領階級早就落實周休二日已久,企業主也都接受了這個現實。唯有屈居底層的勞工仍然未被照顧,好不容易有一個落實到照顧底層勞工的政策,卻引發一股強烈的反彈聲浪。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和日前政府廢止外籍移工工作滿三年得出境再入境的規定後,遭到部分利益團體的強烈反抗一樣,凸顯了台灣社會對於無力自己維護自己權益的弱勢族群的態度,就是盡可能的壓榨,不希望政府的手介入、干預。

前一陣子,林立青的《做工的人》出版後,在知識圈頗引起一陣回響,各大媒體爭相報導與轉載內容,銷售成績也很不俗。這本書談的正是台灣社會底層勞工的辛酸,讓許多人見識到了從未想像過得辛苦世界而引發惻隱之心,許多人看見社會上相對強勢族群對於弱勢底層者的壓迫之現況。

反諷的是,同樣的媒體,可能一邊的版面大力為文追捧《做工的人》一書對底層苦難的深刻刻劃,另外一邊的版面卻發文抨擊執政黨的一例一休。

如果我們的社會只願透過文學作品認識底層弱勢的苦難,卻不願意透過實際政策改變底層受苦者的命運,這又會是什麼樣的一個社會?

心理學說,人都會有高估自己能力的偏誤。會不會當我們以為自己是好人的同時,就以此自滿且自豪,卻忘了其實不經意的傷害圍繞在我們身邊,為我們服務的弱勢勞工而不自知?就像某些素來在外有慈善美名的老闆,竟被爆出虐待或囚禁移工多年的醜事?

一例一休是面照妖鏡,反映出台灣社會每一個人對於真正需要照顧的弱勢者的看法。

< 資料來源:大員通訊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王乾任

王乾任
曾居敦南,現住安坑。 是職業作家/時事評論員,同時也是出版顧問、讀思寫文字溝通表達力的專業講師、網路部落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