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文重刊】還孫文面貌,替台灣解套!

《李筱峰專欄》

(本文原刊於2004.04.13 )


假設孫文先生今天忽然活過來,魂遊台灣,他一定會非常訝異地發現台灣這裡的人怎麼把他叫做「國父」?

其實,孫文與台灣的關係極淺。他來過台灣的時間很短,第一次來台灣是在一九○○年九月二十八日,他從日本來到台灣,為了籌措惠州起義的革命經費,試圖爭取台灣總督的支持,沒有結果,於十一月中旬離開台灣,回抵東京,停留台灣約一個半月。第二次是路過台灣,時間是在一九一三年八月初,當時民國已成立,袁世凱專政,引起「二次革命」;孫文偕胡漢民離開上海赴廣東、福建,經台北赴日本。第三次也只是路過台灣,時間是在一九一八年五月下旬,孫文在廣州軍政府中受桂系軍人排擠,因此離粵,經汕頭取道台灣、日本,到上海。

由上可見,孫文真正停留過台灣的時間不會超過兩個月,而且他當年來台灣時,心中根本不可能把台灣看成中國的領土,因為當時的台灣早已被清國在馬關條約中永久割讓給日本。所以,我們可以斷定,假設孫文今天魂遊台灣,看到這個當年他只來過一個多月的地方的人,竟然都稱他叫「國父」,他必定非常訝異。而且,也只有這個他來過一個多月的地方的人,是唯一稱他為「國父」的地方,他不知道會作何感想?

雖然孫文與台灣的因緣不深,不過並不表示他不關心台灣,只是,他對台灣的期待,恐怕要讓在台灣的「統派」大失所望了。根據戴季陶的回憶,孫文曾於一九一四年說過他想向日本提出三項主張,其中之一是「台灣與高麗兩民族至少限度也應該實施自治,各自設立自己的國會及自治政府」。孫文把台灣和朝鮮「兩民族」相提並論,並沒有主張要「收復台灣」。他萬萬沒有想到,當年被他拿來和朝鮮相提並論的台灣,竟然成為唯一稱他為「國父」的國家。

日前,為了法務部長陳定南建議若要將「國父」一詞放入法律中,就應依中央法規標準法規定,對「國父」做出定義,結果引起泛藍軍政客的圍剿。綜觀這些泛藍軍政客的言談,我知道他們不僅沒有現代國家概念,也沒有台灣主體意識,更是對中國近代史無知。

其實,說穿了,現代國家是不需要「國父」的。十年前,我就發表過『現代國家不需要「國父」』一文,現在既然話題重現,我只好引一段我的「舊文」給泛藍軍政客們當「新知」:

「現代國家是國民意志的結合,而不是幾個草莽英雄、或幾個將門貴冑以武裝革命、發動政變的形式『打天下』打出來的。所以現代國家與過去的封建王朝迥然不同,舊王朝有開國的君主,現代國家是群策群力的結合體。因此,將某一特定人物尊為『國父』,實在是封建王朝的殘留意識在作祟。

孫文去世後,被國民黨奉為『國父』,意指為中華民國的開國之父,這種觀念,完全是封建意識,毫無國民主權的觀念,而且與歷史事實不符,在中華民國的建國史中,孫文的地位與貢獻固然不可磨滅,但是即使沒有孫文,一九○○年代中國的革命風潮,依然是風雲際會,風起雲湧。據歷史學者的統計,自一八九四年到一九一一年之間,出現有一百九十一個革命團體從事排滿倒清的運動,原來的『興中會』及改組後的『同盟會』,也不過是其中較大的團體而已。又據統計,自一八九四年到一九一一年之間發動的革命起義事件計有廿九次之多。國民黨歷史課本所吹噓的『國父領導革命,經過十次失敗,百折不撓,最後終於推翻滿清』,顯然不把其他十九次的革命放在眼裡。況且,一九一一年的武昌之役是『共進會』與湖北新軍革命團體『文學社』共同策劃的,事發時,孫文並不知情,當時他人在美國丹佛市,從報上才知道中國有武昌革命發生。所以,中華民國的出現,是投入相當多的人力、心力的。把整個開國功勳,歸於孫文一人,顯然不合情理。

再說,一九一二年中華民國成立時,台灣是在日本的殖民統治下。在中華民國締造的過程中,並沒有台灣的影子(少數台人如翁俊明等參與其中,是零星的個人行為),直到一九四五年台灣才被中華民國接管,不幸一年四個月後,因為適應不良而爆發二二八事件,一九四九年蔣介石的國民黨政府扛著『中華民國』的招牌,來到這個沒有參與中華民國締造過程的台灣。這個沒有參與中華民國開國的台灣,反而成為今天唯一掛牌『中華民國』的區域。這裡的人民,在國民黨的教育與宣傳下,也成為唯一稱孫文為『國父』的人民。

今天,台灣在面對政治的轉型、在處於時代的關鍵時刻、在細數歷史的真相、在揚棄傳統的包袱、在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統戰威脅、在邁向國際社會、開創未來生機的此時,台灣必須建立一個新的、名副其實的現代國家。這個現代國家不應該再以英雄主義與封建意識去奉捧某一特定人物為『國父』。」

孫文是一位偉大的革命家,我不否定。但以他做為原來的中華民國的國父,已不無可議之處。若再以他做為台灣這個亟待正名的現代國家的國父,則更完全失去台灣的主體性意義。我們應該讓這位偉大的革命家以他的原貌回到他在中國史上應享有的地位,也讓台灣從他被蔣政權神格化的影像籠罩下解脫出來。畢竟,台灣人不稱孫文為「國父」,孫文一定不以為忤。只有那些在國民黨奴化教育下被制約而不自知的黨徒們,才會幼稚得跳腳。

幼稚的國民黨發言人吳清基拿出一張一九四○年(民國廿九年)國民政府的公報訓令,內容是「尊稱總理為中華民國國父在案」,來證實「國父」於法有據。這是何等幼稚可笑:其一,那是國民黨一黨專政的所謂「訓政時代」的玩意兒;其二,當時的台灣不在中國轄治下,那個訓令與台灣何干?有台灣主體意識的人,會去拿一個與台灣毫不相干的其他空間的舊訓令做法源依據嗎?像吳清基這樣一個在台灣土生土長的台灣子弟,必須淪落到替一個外來統治集團的遺緒搖旗吶喊,這真是國民黨奴化教育的成功,也是台灣人的悲哀!

所以,當我看到吳清基批評陳定南「連小學公民課本都沒唸好」時,我忍不住大笑,與其說陳定南「連小學公民課本都沒唸好」,不如說是陳定南受國民黨奴化教育的影響比較淺,而吳清基腦中這套意識形態,正是國民黨在台灣實行奴化教育洗腦成功的典型案例。

< 資料來源:南方快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筱峰

李筱峰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名譽教授、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董事。曾任《八十年代》雜誌執行主編,報社記者、編輯、主筆;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教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