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 台灣走向文明世界的一邊

 

當期待已無所期待,六四又在中南海一片沉寂中過了。二十八年來,六四猶如中國政權揮之不去的印記,也成為世人檢驗「中國夢」最簡單的尺碼。小英為此強調,兩岸之間的最大距離是民主與自由;中國必須以文明方式處理李明哲案,讓他早日平安回家。馬英九也呼籲中國當局平反六四,他稱自己主張的「六四不平反,統一不能談」,多年從未改變,並期待依法給李明哲人身保障,讓家屬有探視的機會。今年的六四,被綁架、被指控「顛覆國家政權罪」的NGO工作者李明哲成為台灣的焦點,正好凸顯二十八年來兩岸的距離,在中國足以自傲的經濟表現下,又拉大了多少。

事實上,從兩岸關係發展史來看,一九八九年的六四事件,堪稱蔣經國晚年啟動兩岸和解以來的斷裂性事件。在兩岸開放的初體驗階段,雙方互相好奇、彼此摸索,幾十年的反共vs.解放對峙氣氛,幾乎快速消散。雖然受到長期洗腦,台灣人民對中國的認知也很快轉為友善。尤其是,向來充滿冒險精神的台商,趁著兩岸和解的先機搶赴中國投資。在中國經濟改革初期,台商帶去的技術、資金與人才,受到中央與地方熱烈歡迎。當然,其中包藏著北京的經濟統戰謀略。不論如何,初體驗階段,至少台灣人民對中國的想像是正面的;經濟改革終將促進政治改革一如台灣,也成為台灣社會甚至國際社會樂觀以待的未來。

孰料,六四事件平地一聲雷,北京政權竟然動用武裝部隊,屠殺手無寸鐵要求改革的人民,而且不避諱大批國際媒體正在北京現場。這樣的政權本質,令台灣人民驚覺,國民黨灌輸的「萬惡共匪」,竟非純屬虛構。而「屠殺有理」、「絕不平反」,成為此後江澤民、胡錦濤到習近平的定論。姑且不論別的,連主張終極統一的馬英九都堅持「六四不平反,統一不能談」,六四符號之於台灣觀感的負面作用可想而知。只不過,槍聲過後,尤其是一九九二年鄧小平南巡之後,「政左經右」路線仍吸引台商錢進中國。然而,一九九四年千島湖事件二十四名台灣觀光客在浙江遭到搶劫燒死,乃至一九九八年高雄市議員林滴娟在大連被綁架殺害。這些重大社會治安事件,又喚醒台灣人民中國經濟崛起的黑暗面。

面對台灣各界的六四話語,中國國台辦表示:大陸政治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只有大陸人民才最有發言權;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言下之意:六四屠殺,必要之惡;平反六四,遙遙無期。於是乎,就不得不令人聯想,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內涵並不包括民主、自由與人權的偉大進步。二○○五年連胡會開啟國共合作新模式,打造跨海政商利益共同體,做為以經促政、以經促統的奠基石。二○○八年國民黨重新執政,更有利於國共黑箱促統,民主、自由與人權在所不惜,乃至馬習會達到高峰。馬英九執政八年,主權、外交、國防、經濟為之耗弱,幾乎無法抵擋中國壓力。但當家作主的人民反撲,也在同一個時間達到引爆點,用選票讓國民黨完全在野,並對「中國夢」投下反對票。

由於全球化的機遇,中國「人民生活水準大幅改善,國際地位和影響顯著提升」,本可進階文明大國之列。不過,一黨手握生殺大權、霧霾裡的經濟繁榮、鳥籠裡的人身自由,還在國際舞台霸權崛起,必欲吞噬台灣而後快,台灣人民怎能不保持距離以策安全?何況,一九九七年之後的香港,從港人高度自治到北京全面管制,從二○一四年雨傘革命到二○一五年銅鑼灣書店事件,一再吹回逐漸淡化的六四血腥味。二十八年來,兩岸總體實力或已逆轉,但台灣人民的國家認同,自有其內部脈絡如國會、總統直選帶動國家正常化,而一九九六年來自中國的飛彈則徹底解構了「一中神話」。於是,反對國共黑箱服貿協議,太陽花運動浮顯的天然獨世代,形成一個極佳的回顧觀測點:六四事件正是那個分水嶺,台灣走向文明世界的一邊。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