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繞頸項的信天翁

 

作者認為,老藍男不是不能用,而是用的老藍男至少也要夠格稱職才可。圖/民報資料照片
作者認為,老藍男不是不能用,而是用的老藍男至少也要夠格稱職才可。圖/民報資料照片

 

蔡政府上台以來,不少作為似都有欠考量,每予人以自貽伊戚,自砍民調之感。其中一項,即是起用一批所謂「老藍男」出任多項要職,時論也對此多有譏評。

然而老藍男不是絕對不可擢用。關鍵之所在,是被選用老藍男的水準格調。如果選拔上任後,都能有優良適任表現,則即使是最偏狹本土派恐也無話可說。反之若是就任後諸多言行都招致國人輕視,甚至產生看不下去之感,即會令人懷疑起用該批人物是否明智。而這也正是今天問題之所在。位居要津老藍男諸多表現,已讓自己成為蔡政府的累贅,有似美國俗諺所謂「纏繞在頸項的信天翁」。

就此而言,則經常失言惹議,令人懷疑他頭腦是否清晰,有無可能已進入第二童年的國防部長馮世寬,以及因日前台巴斷交,成為搶眼新聞人物的外交部長李大維,都是導致老藍男成為蔡政府包袱的範例。本文即就後者在斷交事件的演出開始,略為檢視這兩人的表現,是否能博得國人尊敬信賴,從而凸顯這類型人物繼續在位,對處境已不見佳蔡政府,究是資產或負債。

台巴斷交,原本是勢所必致。如今事件既已發生,台方最佳的因應方式,該是保持冷靜也保持良好風度,所謂好聚好散,交絕無惡言,實在無須大張旗鼓,數落對方如何無情無義。何況平心而論,巴拿馬對台灣也無太不夠意思之處。巴國和自稱中華民國的台灣維持邦交到今天,較諸多年來一路斷交諸國,對台灣似也不能算太差。

斷交事件爆發,李大維作為外長的公開聲明,是指斥對方罔顧多年情誼,無視台灣長期援助,而為經濟利益倒向中國,並以極不友好做法,「欺矇我到最後一刻」云云。而他所稱欺矇到最後一刻,是意指巴國宣佈建交前40分鐘才告知台灣官員。

台巴邦交 本來就是建立在「包養」基礎上

李部長這番痛斥巴國聲明,除去刺激國人悲憤情緒,以及可能招致對岸上國暗暗稱快,實在看不出有何意義。而他雖是從事外交工作有年,所說也仍多是外行話,恐適為稍具外交常識國人所笑。

他身為資深外交人員,應該知道國家沒有永久的朋友或敵人,只有永久的利益。台灣和巴拿馬的邦交,說得坦白一些,也是建立在「包養」基礎。而今既然另有對象,願意支付更高額包養費,則對方棄我而去也是自然之致,又何須表示驚訝憤慨。至若指責對方「欺矇我到最後一刻」,更是外交官不該出口的外行話,說來徒惹人笑。

要知任何國家採取爭議性重大決定,事前例必嚴格保密,以免消息外洩橫添變數。巴國應也不是刻意作弄台灣。李部長也應猶記得,1978年美國決定和中國建交,也是保密到最後一刻,才由安克志大使深夜求見蔣經國總統宣告斷交。然則巴國此次保密到最後一刻,又有何特別值得譴責之處?

一樁不甚厚道的猜測是,李部長嚴批巴國,有無可能是意在營造對方太對不起台灣印象,讓國人一股怨氣發洩到該國頭上,以防範出現要求他辭職負責輿論壓力?試觀他俟後對自身去留的表現,也不容國人不滋生這一懷疑。

台巴斷交後,李部長有關他去留的初步反應很曖昧,僅只表示他對所有外交事務負完全責任,以及「總統完全知道我的想法」。但他並未說明,所謂負完全責任是怎麼一個負法,總統所知道他的想法又是什麼。部長說來吞吞吐吐,似也隱約顯示他是很有「衛冕」意願。

其後數日,他的意願表達即更為明朗,是只要國家領袖認為他還能做點事,他即「責無旁貸,義無反顧」。換而言之,即是蔡總統不請他走,他就不走。

李部長這番宣示,聽來雖是慷慨激昂,大有以身許國之慨,國人若回想到將近40年前,另一位外交部長,面對斷交風暴的不同反應,或不免對他這番表態,產生很不同觀感。

同是老藍男 沈昌煥比李大維有骨氣多了 

1978年底,美國宣佈台美斷交當時的外長沈昌煥,儘管身份是前朝舊臣,輩份不低於蔣經國總統,他仍是迅快離職,負起政治責任,並未說一堆官話,把自己該做的決定推給總統。兩相對照,不知國人視李部長或沈部長,誰比較更有骨氣,比較更知所進退。

當然,沈部長乖乖提出辭呈,也是他深知經國先生不是不敢或不好意思砍人的仁柔之君,自己若不識相請辭,只怕會走得更難看。由此也很可見,作為國君是需要有幾分霸氣,不能放任部屬跟著感覺走。懦君形象一旦形成,要改恐也甚難。

國人看到本文所舉李部長種種表現,不知會不會感覺舊時代,舊官場納骨虛矯酸腐氣息,似正透過紙面撲來?

蔡政府任用另一位老藍男樣版,國防部長馮世寬將軍,其表現雖不似李部長之官位十足,但在現行制度下,遇有外敵入侵,他正是握有權柄,判斷決定何時還擊之人。國人若想到一旦有事,台灣的生死存亡,或將決定於頭腦或已不太清晰老先生的及時果斷,恐也不免按捏一把汗。但不知本身不習兵事的現任三軍統帥,暇時有無思慮到這一點?

首先,去年5月間,馮部長針對媒體質問他的宗教信仰,所作回應恐已容易讓人打下小小問號,懷疑他的思維是否清晰,辨識能力是否健全。

馮部長信奉不少民俗神祇,是關羽和所謂濟公活佛信徒,也是基隆天顯宮「伍顯大帝」弟子。去年5月23日年代電視報導,有媒體似是問到他有否像濟宮神壇師兄問事。馮部長則似是被問到不甚愉快,即以事屬私人領域,而信仰自由也正是普世價值作為回應。

馮部長的回應確屬沒錯,宗教信仰確是純屬私事。然而他顯然未能體會,政府要人的宗教信仰,未必是純屬私人領域,和公共利益無關。村夫村婦無論是信仰廖添丁或三太子,都純是他家的事,旁人不必理會。但馬先生或蔡小姐,若是宣稱信仰南韓文鮮明大主教,國人恐即擔心他二人心智是否正常,有無資格領導國家。

馮部長回應媒體,似全未考量到廟堂人物的宗教信仰,有可能影響到社會觀感,引致國人關切。這也應是小小警號,多少顯示他思路有欠周密,乃至頭腦也不太清晰。

人家的家主慘死 你還說什麼感謝上帝 

國人或也不免好奇,馮部長有無可能求神問卜,請神明指示何等情勢下,才可以對抗敵軍發出反擊指令?

馮部長另一不妥發言,是去年7月雄三飛彈誤射,炸死「翔利昇號」船長黃文忠部長到高雄黃家慰唁,脫口說出一段大家要感謝上帝,飛彈若射到澎湖,不知要死多少人,所以「上帝保佑,我們損失到最少」。

部長這番話是說得沒錯,然而却也絕對不宜在喪家如此說。人家的家主慘死,你還說什麼感謝上帝。國人如何能不懷疑他是否老年昏聵,頭腦已不太靈光。

媒體也曾報導,馮部長離開黃家前,有媒體追問立委要他知所進退,不知他意向如何,部長也只說「去留不是問題」,很像上文所述,李大維部長含含糊糊敷衍式回應,而他也終究是「留」了下來。或者他也該說一句,「感謝上帝,幸好我的老闆不是蔣經國」。

蔡政府任用的老藍男,似都有一共同特色,即是「衛冕」企圖心似都很熾盛。李部長和馮部長的表現,已如上述,而且也都是把去留這一燙手山芋,推給臉皮薄的老闆。林全本人被本土重鎮吳澧培點名要求去職,更曾有可稱情緒化反應,聲稱若要他走,須看要他走的是誰。

眾老藍男「衛冕」意志堅強,是繼續為國奉獻心切,抑是知道這一役已是人生最後一場風光,今後再也不會另有一位英明領袖獨具慧眼,讓他們能再現異彩?

蔡政府又無足夠魄力,從速摔脫纏繞在頸項的信天翁?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敏洪奎

敏洪奎
1972年曾以筆名「孤影」發表<一個小市民的心聲>,被當時執政當局引為宣傳利器。後因感嘆執政者保守極權毫無進步,開始為文呼籲外省選民放棄敵視心態,理性面對本土化的大浪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