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經濟鏈vs.鬼扯香火觀

 

一個被蓄意操弄的「滅香」假議題,竟釣出那麼多高知識份子跟網文寫手。到底有否一點審視實情、辨別是非的思考力?

其實肇造假議題的來源宮廟用以證明蔡政府有意「滅香」的公文,就已白紙黑字反證了該宮廟的造謠之實,但還是有這麼多人竟打著維護傳統信仰、維護漢人傳統香火觀的旗幟,不斷借題發揮。一時之間,「香火觀」那種十個香客有十一個不懂也不在乎的東西,突然間成了全體台灣人的集體潛意識或文化DNA。(操弄這議題的人自己該捫心自問:在多數香客的記憶中,從第一次拿香跟著大人拜開始,有誰真的在意過或被傳授過什麼香火觀?)

平心而論,「香火觀」或燒香、燒金紙這類傳統信仰儀式,最初究竟是寄寓著什麼樣宗教心理的隱喻?或這類宗教隱喻的文化與歷史是不是該被傳承?若是,由哪些人傳承?經由什麼方式或管道被繼承?這種專門性的問題,目前既然根本沒有「滅香」之實,那人們就根本毋須費心。那些平日裡拿香拜拜、滿簍滿車金紙豪氣燒個不停的香客,又有幾個真的關心?他們關心的,是平日裡那些自己長年嫻熟、習慣的信仰行為,是否會被強制改變而已。但那些這幾天被釣出來的宗教界人士、文化界人士、學術界人士,以及有些不可歸類的網文寫手們,卻已實實在在向我們證明:即便大多數的香客,根本不懂也不鳥什麼「香火觀」、什麼信仰儀式的文化蘊涵宗教心理,但這些東西,自然會有那些專門的學術人士、文化人士或者單純具有特定宗教或文化癖好的人,會主動加以繼承。

真正該視「減香」政策為敵的,是那些宗教信仰經濟鏈裡的基本成員,他們的日常生計當然會受「減香」、「減爐」甚至是「滅香」、「封爐」這種環保政策的實質影響。在這波借信仰議題向政府揮刀的政潮裡,個人唯一同情、唯一希望政府得確確實實為他們著想的,就是那些處在宗教信仰經濟鏈裡的每一個人。一個良知良能的政府,想在屬於宗教信仰的行為領域裡,思索出任何裨益環保的可能性政策時,這類依憑宗教信仰經濟鏈維生的族群,是政府絕不能忽略(無論蓄意或無心)的一群人。望蔡政府謹記。

(作者為大學講師,台南市民)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