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 「出走」或「走出去」

富士康百億美元投資美國,某知名財經人士借題批評「政府無作為,只會努力趕跑企業」,直言台灣的環評制度為全球最嚴格,勞基法把產業綁死,稅制無限上綱,兩百個勞團成員就可以弄死全台灣等等。言下之意,是投資環境惡劣,所以企業跑走、外資止步。專家這般論事,讓人直冒冷汗。

去年十月,世界銀行公佈《二○一七經商環境報告》評比,台灣在全球一百九十個經濟體中排名第十一,不能說差。台商最愛的中國排名第七十八。

一個國家投資環境的好壞,與其是否有投資吸引力是兩回事。台灣的問題不在投資環境;高科技產業支持出口的發展模式,以及內需成長動能相對較弱,才是主因。越南投資環境有比台灣好嗎?但台塑投資河靜鋼廠,第一階段就是一○五億美元,大手筆勝鴻海,看上的是新興東協國家的成長市場,以及充沛、低廉的勞力。

中華台北亞太經濟合作(APEC)研究中心去年九月一篇「全球貿易量成長停滯之研析」報告指出,「在一九八六至二○○○年間,全球GDP每增加一%,就伴隨著全球貿易量二.二%的增加。但之後,所伴隨的貿易量增長僅一.三%」,幾乎腰斬的原因不難探究,供應鏈成熟化,開發中國家的技術進步,原本依賴進口的零組件甚至產品,已有自己生產的能力,如中國;再者就是貿易保護政策,如政府採購偏向本國產品、進口限制、要求提高本地生產比率等,川普的動作也許最大,但不是先行者。

在這樣的趨勢下,國家策略如果還是繼續期望外資來台設立生產基地再大量外銷,是不切實際的。台灣投資環境仍有不盡理想的地方,但若真的「改善」,也是不能扭轉大勢,或讓鴻海轉向。

川普為了讓製造業重返美國,卯足全力招商,中國無法擋,台灣也難抗衡,美國除了有市場,其優勢也包括IT生產技術提升效率(可縮小勞動成本與開發中國家的差距)、低廉的能源成本(頁岩氣革命)、就近快速供應所減少的物流和庫存成本。鴻海的算盤,不只是投資額三成的獎勵套餐。

台灣政府的反應:任何只要有助於台美間經貿關係更為緊密、有助於台灣產業發展更進一步的相關投資與合作,「我們都樂見」。是正面務實的反應,那下一步呢?培養台灣的年輕人,以及企業走出去的能力!

(作者為專業經理人)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