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陳金鋒的英文不好?

 

台南市長賴清德在主持學校編班抽籤時,感慨提到陳金鋒在大聯盟表現不如小聯盟,不是實力不夠,而是因英文能力的問題。賴清德的意思當然是指,以陳金鋒的棒球實力,卻還是會因英語溝通能力影響球賽的表現,打棒球也要有好的英語能力。這一番話,其實是鼓勵教育工作者,用心指導學生,提升英語程度。

然而,台灣學生從小學開始學英語,國中畢業參加會考,有將近三成待加強,即使到大學畢業,十幾年的學習經驗,卻很少人能和外國人流利交談。政府投下那麼多資源,因為方向都錯了,而且升學主義作祟,學校老師還著重呆板的紙筆考試,英語是考試的科目,無法激起學生興趣,失去生活化的引導,學生上更多課程,卻更討厭英語,不是不夠認真,更不是能力不足。

台灣的教育環境,無法營造英語的教學生活化環境,讓學生去感受,原來英語跟我們日常生活關係非常密切,且是讓生活更豐富、更便利的捷徑。學校家長會會長,新學期因女兒上高中補英語,花費金錢無所謂,學習環境和效果實在有限;於是透過朋友介紹,轉學到一所雙語高中,在校每天都開口說英語,所有學習內容都要用英語教學。而且他很高興,因學校要求學生每天用手機連線,語言文字都嘗試用英語溝通表達。短短一個多月,他看到孩子的自信,以及英語能力的快速進步。

回頭看看我們的公立中學,老師教學乏味,考試領導教學,上課不是紙筆測驗,就是在檢討考卷,艱澀的文法,無聊的課堂,不知打退了多少學生對英語的興趣。許多老師還是要學生看著黑板教學,一直重述單字片語課文,不知設計多元的教學型態,帶領學生做活動、唱歌、討論,許多落後的學生,甚至成為課堂上的客人旁觀者,每節英語課只是更多的挫敗打擊。

台灣的中學生,比別的國家上更多課程,壓力更大,但對英語卻無法提起興趣,只是被動地應付考試,英語課成為許多學生的災難。這是老師失職,更是教育方法錯誤,教育政策方向錯亂,學生只是受害者。

(作者為水里國中校長)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陳啟濃

陳啟濃
南投人,社會運動者,曾任水里國中校長,現任國姓國中校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