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之爭 漢字存廢

 

八月底前往韓國參加學會的發表,不慎掉了手機,回旅館後,寫下韓國友人的漢字姓名給櫃檯服務人員,若有人撿到、送到旅館,至少可與友人聯絡;沒想到,櫃檯人員不諳漢字,隨即Google查詢才知意思。我很訝異韓國年輕人居然不懂漢字,他們排除漢字也太徹底了。

約二十多年前去韓國時,還可看見招牌上的漢字,但這幾年,幾乎看不見漢字,原因是政府積極推動韓文。

日本的漢字在戰後修改了三次。先是一九四六年的「當用漢字」,規定文書只能在一八五○個漢字中選取;一九八一年改為一九四五個「常用漢字」,二○一○年增修為二一三六個漢字。這資料說明了,日本政府政策會依據人民的需要、時代的演變有所調整。

東亞漢字文化圈在變化中。民主國家都希望朝對國家、人民有利益的方向訂出好政策去實施,改變人們教養、素質及對國家的認同;台灣的文白之爭,不也是如此嗎?並非多學了些文言,國人的教養就會提高。我們即使熟背論語、孟子,論清廉、民主,都還不如沒讀過這些書的歐洲政府官吏的民主風度及清廉。

(作者為國立屏東大學副教授)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