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嘛逼我們高中生討厭中文!

 

文白之爭,正反兩方都提出了數種觀點試圖說服對方,其實這些觀點皆反映出自己對於中文教育的想像,支持文言文的一方常會提出一種論點,「文言文是種藝術,我們應該欣賞它」。不過,在探討文白之爭前,首先得談談何謂國民教育。根據高級中等教育法,高中教育應是為了「陶冶青年身心,發展學生潛能,奠定學術研究或專業技術知能之基礎」,國民教育應是協助學生得到進行學術研究或學習專業技術的基礎。但就中文而言,我們並不太學我們真正使用的「中文」,反而花大把時間學習少有機會使用的文言文。或許,文言文在教授們的說法上符合陶冶青年身心的條件,也確實是一門文字的藝術;事實上,大多數學生卻不認為自己被文言文陶冶,而是荼毒。

之所以說是荼毒,並非筆者個人討厭文言文,而是在現今升學主義至上的環境中,許多學生都是因為必須背誦考完即忘的「國學常識」而厭惡文言文,進而厭惡中文科。在高中三年總共約七十篇課文中,還是有些作品分別受到學生喜愛,在茫茫文海中打動學生的心,卻常常得因趕進度而草草帶過,老師只得顧著上形音義,而無法和同學討論真正引人入勝的作品內涵。

因此,在此提出一個想像,一個兼顧中文工具性及文學性價值的想像。試想有一天,我們能夠自由地選課,必修課教導我們中文運用或文章解讀這些實用的課程,讓每個人在畢業之際,都能良好地表達想法,並完整理解他人的意見。而選修可從儒法墨道等九流十家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思想體系,選己所愛、思己所選,不再「獨尊儒術」。中文課程便可是真正陶冶性情、啟發心智的,亦可帶給學生民主社會中可貴的溝通與發聲能力,只要我們清楚知道自己需要怎麼樣的中文課綱,並以這樣的想像為目標前進。

這樣的想像並非空談,目前包括武陵高中等校,都正配合教育部試辦選課,為高中職選課的目標累積經驗。儘管已確定文言文比例維持現狀,我們仍期待在不遠的將來,能與理想的語文教育貼近一些。

(作者為高雄十七8社社員)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