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秉性,政治格局

 

台灣的民主化,政黨政治心性並非以左右光譜,而是以統獨光譜,混雜著顏色政治的光影開展。

美麗島事件促成了一九八○年代以後的政治進程,以解嚴及總統直選的兩階段跨躍,其間相隔大約將近十年。總統直選後,也已近二十年了,但真正的國家並未形成。

何以故?文化課題是也!

政治家需要思想;而政客只需要演藝。

看看十月十日在台東放煙火,花了一大筆錢秀一秀,據說可以滿足後山常被冷漠的亮點,在大雨中,大提琴手為保護樂器不得不離席。粗糙的演出形式,只顯現政客們的胃口。藝術在政客們眼中究竟是什麼?

再看看幾位中國國民黨台籍立委質詢一位出任民進黨政府退輔會主委放棄了中國國民黨黨員身分,那種比黨員世家更黨員的心態(連較有進步性黨員也看了會搖頭的樣子),還以為現在仍在黨國時代。

因為黨國體制的牢結,民進黨完全執政,國防、外交、退輔,甚至更多閣員仍請中國國民黨人出任。政黨政治不充分政黨,把政治職務當作「官」,當然是另一個問題。

台灣的政治人物,經由選舉產生而非公務員的一類,文化性大抵是輕思想而重演藝,這是戰後中國國民黨挾持的中華民國據台始政後現象。李登輝可以說是異類,還有日治時期養成的文化秉性。但一九九六年的總統直選也不能免俗,常被粉墨登場。

陳水扁在台北市長凸顯了戰後台灣人的文化秉性,迎合大眾消費社會或迎向年輕世代的演藝化、去思想的內面深刻化,而走向演藝的表面張力。

美麗島事件的典範人物又何在?民進黨取中國國民黨而代之,但初衷仍然在每一個進入中華民國權力體制的黨人心中嗎?即使以跳脫藍綠之名,有了被賦予的權力後就像「猴齊天」,以為天縱英明,其實也只是有演藝無思想的政治暴發戶。這樣的政治只能在現狀打轉,不能開創新的國家格局。

(作者李敏勇,詩人)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鏗鏘集》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