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三次語言大換血

談英文列第二官方語言

台灣別說以英語文作為第二官方語文沒問題,就算把英語做為「國語」也是小菜一碟。我們早有三次成功案例:第一次是清國時代:台灣各族原住民,尤其是平埔族,改說福(台語)、廣(客家話);第二次是日本時代:改用日語文為一統全台的「國語」;第三次是車輪黨軍佔領:改用滿韃人的支那話(Mandarin Chinese)作為車輪民「國」的「國語」。

除了改用日語那次有相對多數的母語師資外,其餘兩次的學習資源、教材都遠不如當今英語文,使用人口更幾乎都是從零開始。而最「成功」的一次,也剛好是最艱難的一次:要文明開化的台灣人跟著隨地吐痰,滿口方言鄉音,自己都不會講滿韃人的支那話的中國難民學。

當年全台完全不懂滿韃語的人口占至少八十五趴,而占十五趴的中國難民又不是人人都懂滿韃語。中國難民只要略識之無,就能到學校裡誤人子弟了,結果台灣人還能把滿韃語學得比中國人的普通話還強:中國因為整體教育水準低落,到現在還在大力提倡「說普通話、寫規範字」。

至於現代台灣人的英語,其實沒那麼差。多益、托福、雅思等各個國際英檢的排行不佳,只是單純地反映參試者的成績,不能擴大解讀為英文差。以排行高於台灣的中國為例,首先,中國參試者占的人口比例就遠小於台灣,以大金字塔頂端比台灣全國,並不公平。其次,中國人不擇手段,偷了試題題庫作為內部教材,專門針對考試學習。

日前曾泰元先生投書〈英文列第二官語?又來了!〉一文,只要將「英文」兩字用「中文」替代,就可以證明其推論錯誤。但如果改用「文言文」替代,那麼「由部分的專業英文人士來負責即可,不必硬拉大多數人進來陪玩」倒是很合理。如果要考慮「殖民的歷史背景」,那我寧可改學日文也不要繼續使用野蠻落後的滿韃語,畢竟現代中文裡的現代詞彙,如服務、組織、紀律、政治、革命、政黨、方針、政策、申請、解決、理論、哲學、原則…等,都是從日文漢字剽竊過來的。脫支入日,不但不用再讀沒用的文言文,還能爽看理工論文、日文學、日劇、動漫、AV。

(作者為部落客,完整版本請見http://blog.0bei.org/2017/10/englishDaijobu.html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