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月亮比較大?

 

王應傑說「很多沒到過中國大陸的愚民、賤民,根本不知道中國大陸有多進步」。但周遭長駐或去過中國的友人,對於中國是不是「進步」,常會因為某個事件爭得面紅耳赤;而少數沒到過中國的朋友,看了台灣媒體的某些人事報導(如支付寶、馬雲),常會感嘆:中國多進步!

「進步」如果指的是比以前好,中國在很多層面確是如此,有些項目的進步幅度也比其他國家高(特別是含有鋼筋水泥成分的),但如果是帶有水準之上的「先進」意涵,就會淪於各說各話,特別是在這樣的含義下,拿台灣/中國比誰「較進步」,意見就分歧了。

王說,台灣只是一個五千五百億美金的經濟體,中國是世界第二大,明顯有小看之意。小(台灣)要依附在大(中國)之下才能生存、壯大;不知他有無這樣的延伸?

台灣GDP在二○一六年排名全球第二十二(IMF資料),只因旁邊站著大中國,才凸顯其「小」。再說這是「量」,不是「質」(「生產力」)的高低,意義不大。以「人均GDP」來看,台灣排名三十七,中國七十四,不到台灣的四成;若用購買力平價計算,分別是二十一、八十二名,差距更大。

不容否認,中國的「大」本身就是優勢,「市場規模」推升其在全球競爭力的排名,根據瑞士世界經濟論壇(WEF)《二○一七─二○一八年全球競爭力報告》,在一三七個受評比國家中,排名第二十七,是中國在各項評比中成績較好的一項,但也還低於台灣的第十五。

世界銀行《二○一七經商環境報告》,一九○個經濟體台灣排名第十一、中國七十八。《二○一七經濟自由度指數》,台灣排名第十一,中國一一一。

習近平打貪有成,《二○一七貪腐印象指數》,台灣清廉度排名第三十一,中國居於第七十九。

《全球環境保護績效指數(EPI)》包括自然資源、過去與現在的污染程度、環境管理努力等二十一項整合指標,台灣排名六十(亞洲僅次於新加坡、日本),中國一○九。

知名研究機構「Reputation Institute」訪問了超過四萬八千名八大工業國的人民,對七十個國家評鑑十六項指標(如政府效率、治安、生活環境、經濟發展、教育普及、文化地位、友善程度等),提出了《二○一六全球聲譽報告》,台灣排名二十五,中國五十七。

由上可知,台灣還有進步空間,但中國不會比台灣「進步」。持這樣的觀點不是夜郎自大,而認同中國也不是建立在雙方評比後誰比較進步的基礎上。倒是只看到中國的亮點和台灣的不足,視野內的世界只有中國,因而對台灣自己失去信心和榮譽感的,也大有人在。

(作者為專業經理人)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