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論》執行力2.0

記者鄒景雯/特稿

行政院長賴清德上任五十餘天,不少人發現政府士氣出現有感變化,到底關鍵的原因是什麼,純粹只是首長的人氣使然?其實,這些天,賴揆在領導統御上,做了不小幅度的破舊與調整,甚至顛覆到連「大政委」制都已經被靜悄悄地推翻。

  • 行政院長賴清昨參加敬老登山活動,與參加登山健行民眾揮手致意。(記者劉信德攝)

    行政院長賴清昨參加敬老登山活動,與參加登山健行民眾揮手致意。(記者劉信德攝)

「大政委」是去年五二○以來,新政府所標榜的運作模式,當初的權力思維多半出於安全感。民進黨在野八年,跟隨小英的前政務官與學界,長期參與智庫或基金會活動,重新執政之後,英全政府認為這些人了解其政見,因此從這個最熟識的內圈擇才,安排在政務委員的職位,用意是透過他們去協調、整合、指揮各部會,總統與院長再指導政委,以為可以達到如臂使指的效率;但是一年多來實踐的結果,卻造成強政委、弱部會的後果。

賴院長為了整理隊伍,日前在政委會議上,公開就這個問題指出,部會首長在第一線,如果知名度不夠,大家的支持率就不可能好,為什麼辛苦做事,滿意度不高,「因為大家的陣勢不對,沒有前攻、中軍、後衛」。因此他要求此後政委要就重大問題積極邀集各部會溝通,但是獲致共識後,要由部會首長出面宣布,政委是幕僚,不適合召開記者會。

把政委去舞台化,讓部長站起來,賴清德也要部長們必須提高執行力。三十一日立法院總質詢結束,行政院早早就預告要以一週的時間,針對國內投資面臨的「五缺」問題,一天提出一個解決方案。賴揆告訴友人:「比起過去,現在要執行力二.○」,就算一次無法處理九十%的問題,也要建立正面面對問題的機制,先處理六十%,讓民眾相信政府將take action(採取行動)。

但是執行除了速度,也側重內涵,最近賴揆就叮嚀:計畫的呈報,通常在承辦局處就做了決定,部長如果未深入了解,只是批示,若有問題,問題就不會發現。前幾天,台鐵車票要漲價,被行政院喊停,即是其來有自。賴清德認為國營事業具有穩定物價的明確責任,如果不穩控,上任時給軍公教加薪三%的效益,豈不折損?

這種施政哲學,也反映在人口政策,移民措施,鬆綁法令,降低汙染等等研究規劃的啟動,「以前不決定的,今後都要做決定」,遇事不要拖延,賴清德的起手式,引人注目。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