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本身的留才呢?

記者鄒景雯/特稿

賴內閣果然有效率,研擬多時,跨越兩任閣揆的「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昨天排除障礙,經立法院三讀通過,為國際人才流動的進入,開啟了一扇友善之窗。在此同時,有個更嚴峻的挑戰,也需要一併配套思考,那就是面對中國的政策性挖角,台灣有沒有針對性的作為有效留才?這個問題,比前者阻力還大,也尤其考驗當政者的魄力與眼光。

  • 立法院三讀通過「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為國際人才流動的進入,開啟了一扇友善之窗。(中央社資料照)

    立法院三讀通過「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為國際人才流動的進入,開啟了一扇友善之窗。(中央社資料照)

國發會在二十二日由行政院長賴清德主持的缺才會議中,曾經就台灣人才遭到強力挖角流出的問題提出特殊優惠稅率的建議,但是當場遭到財政部的高度保留,今天上午,行政院又要召開會議,國發會與財政部之間的歧見,能不能從「解決問題」的角度宏觀思考,進而得到持續討論的空間,為識者所關注。

國發會的提議,其實是個老話題,也就是員工分紅採取分離課稅,不納入薪資所得以綜所稅課稅的可能性,這個以台灣產業發展出發的角度,主要近來廣泛蒐集業界的反映而來,不少企業向政府表達,企業給予員工分紅激勵,使受薪階級所得增加,是公司留才的要素,但綜所稅累進稅率的課稅方式,卻與獎勵的目的背道而馳,一旦高階或關鍵人才的實質所得若比海外市場低,失去競爭力,就容易往海外發展。

特別是受到中國強力挖角以縮短其學習曲線的高科技業者,也紛紛私下強調,科技產業在股票分紅以面額課稅的稅制,造就了台灣今天的半導體、資訊產業,貢獻了台灣大約三分之一的GDP,但是近年來我們的經濟成長率實在太低,高科技業也面臨成長的瓶頸,這個時刻要改善環境,政府應該扮演啟動的角色,出手加以刺激。如果政府能提供員工分紅賦稅誘因,可以鼓勵企業運用員工分紅部分的低稅率,抵擋紅潮,留任好的人才,進而提高競爭力及成長動能,也會增加國家稅收,促進產業升級,形成正面循環。

不過,財政部則認為,這次稅改已經規劃將綜所稅最高稅率級距四十五%降至四十%,同時有關員工獎酬股票已祭出得選擇緩課方式,在實質轉讓時再按主讓價格計算所得課稅,若又再出分離課稅,恐怕形成雙重優惠,因此持反對意見。

綜合以上的爭論,外界的疑問是,雖然各國面臨人才流動的競爭是一致的,但是中國向台灣關鍵產業界挖人,則是獨特、甚至涉及生存的挑戰,政府的對策是什麼?如果國發會的辦法不佳,更好的辦法是什麼?當鄰近各國如新加坡、香港的所得稅率低於台灣,台灣總要有吸引人才根留台灣的誘因提出,相對也更能吸引外國人才流入,這個具體的作為是什麼?

與攬才相較,留才方是固本,這道考題,行政院要拿出高度來決斷。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