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休一」到底有鬆沒鬆

記者鄒景雯/特稿

去年底,英全政府推出所謂的「一例一休」政策,之所以引發高度民怨,其中有個非常核心的關鍵,就是把「七休一」僵固化,導致勞工排假失去了彈性。這次勞基法修正,賴內閣願意勇敢面對這個燙手山芋,但是遭到民進黨立院黨團的制衡(或掣肘),以致出現「三層把關」的審核程序。

  • 農忙時節採收,農民要排除7休1,要先徵求中央農委會同意。(資料照)

    農忙時節採收,農民要排除7休1,要先徵求中央農委會同意。(資料照)

這麼一來,到底「七休一」有沒有鬆綁,居然出現工商團體認定沒鬆,勞團卻說有鬆的兩面憂慮;儘管立場相左,但對民進黨政府的信賴則一致發生動搖,這是令人相當意外的發展。到底問題出在哪裡?事實又是什麼?很需要做個徹底的釐清。

「七休一」之所以成為紛亂之源,得要追溯到去年六月三十日,勞動部未經與產業溝通,即逕行宣布自該年八月起,將一九八六年施行至今有關「七休一」可酌情調整的函釋廢止,所引發的連鎖效應而來。「七休一」對於多數受僱者來說,原本是常態如此,或偶有例外,因此視為是理所當然,但是一旦把它訂死,毫無彈性空間,沒休就違法,雇主得罰三十萬元,這可就事情大條了。道理何在,廣大勞工一年多來身受其害,早已無庸贅述。

這次,賴清德決心處理「七休一」,單一鞋碼卻要全國勞工一體套用的脫離實際,這當然需要決斷,但是在黨內討論的過程,出現轉折,第一次是週日由總召柯建銘主持的會議,先加上須工會或勞資會議同意,三十人以上事業單位要報地方主管機關備查兩條件;第二次是週一由賴院長主持的行政立法部門協調會,由於部分黨籍立委的堅持,因此又再加上必須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同意、再報請勞動部指定行業後,才能調整的前提條件,終於遭到工商界批評是回到原點,根本沒有鬆綁,並且一如意料,即使大幅限縮,也並未換得勞團理解,週四仍要到行政院去抗議。

事態走到這個地步,那麼現在外界最大的疑問是:賴內閣宣示要讓「七休一」彈性化,到底是玩真的,還是玩假的?看待這個問題,有形式上與實質上兩個層次。形式上,週一會議的「再卡關」,確實已讓「七休一」從原則開放,退到了原則限制、例外許可,工商界的失望其來有自。

但是若從實質上來檢視,今後「七休一」彈性化的門到底開啟得大不大,將操縱在各行業的事業主管機關,以及勞動部的觀念態度上,或者說賴揆的領導路線上。例如,農民一再陳述農忙時節採收都來不及了,要如何七休一,未來要先徵得農委會同意,再報勞動部同意,才能被排除在七休一之外,如果這兩個中央部會有一個耍大爺,農民只能無語問蒼天。

前述是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大家相信賴內閣不至於這麼顢頇,應該會加以妥處,則七休一鬆綁就會是玩真的。但是對於絕大多數知識經濟時代的行業來說,官方在認定應不應該給予七休一硬性綑綁時,就不這麼容易辨識了,這牽涉到公務員的專業,以及對於各行業別實際運作上的了解,若有所差池,則繼續發生勞資、世代、官民爭論,亦是可想而知。

無論如何,有一個判準是必須想辦法建立的,讓想工作的去工作,讓想休息的去休息,才是真正的勞工本位,這需要勞資雙方更多的相互尊重,而不是彼此當作賊來防。行政與立法部門在這其中,也勢必要拿捏好分寸,是問題解決者,不是問題製造者。這點,賴揆的責任將無比重大。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