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不一樣」的危機

 

今年經濟看似晴空無雲,GDP成長預估可達二.五%,明年保二亦非難事,而台股自五月上萬點後,至今仍在萬點之上盤旋,創下史上最長紀綠。此種榮景同樣見諸金融海嘯之後全球經濟與資本市場的表現,其間雖有歐債危機及地緣政治風險,但世界經濟仍走出一波最長的多頭走勢。儘管近來有不少泡沫化的警語,但全球資本市場的歡樂派對卻未曲終人散,台灣投資人亦處在豐年祭的饗宴。然而,本波景氣能否超脫循環週期,成為「這次不一樣」的多頭新常態,不容過度樂觀。

美股道瓊指數漲到二萬四千多點,從金融海嘯低點漲了近三倍,而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亦有數倍漲幅之多,費城半導體漲勢也相當凌厲。歐洲不僅核心國家德、英、法出現多頭榮景,備受債務危機蹂躪的「歐豬」等國亦多從谷底回升,早已脫離風暴的衝擊。亞洲的印度、東南亞等新興市場漲勢強勁,東北亞的日本、南韓也創下波段新高。台灣此波雖然漲勢遲緩,但借助外資之力拉抬,指數亦有亮麗表現。然而,全球多頭走勢其實不是來自基本面的明顯改善,而是各大央行施行寬鬆政策釋出氾濫資金所致。但因資金並未流向實體經濟,經濟成長的力道略顯疲弱,一旦各國央行啟動緊縮政策,中斷了資金活水,金融市場是否陷入萎縮,備受關注。

在台灣,帶動GDP成長的出口,主要動能來自全球貿易的熱絡,即外部需求之力道。例如做為蘋果供應商的我國出口大廠,得力於新手機上市,營收躍升,不僅促成出口額大幅增長,且股價更出現強勁飆漲,使台股得以在萬點之上屹立不搖,此一現象被稱之為一顆蘋果救台灣。但台灣產業過度依賴單一廠商,即是重大風險。若是蘋果手機銷量不如預期,勢必牽動蘋果概念股重挫,導致萬點行情不保;其二,蘋果分散供應商是其慣用策略,近年中國供應鏈崛起,擁有低廉成本與人口紅利優勢,逐漸得到蘋果青睞。近日蘋果執行長庫克特別參訪中國供應鏈廠商,盛讚其品質與效率,凸顯台廠的壓力與危機。換言之,蘋果雖可救台灣產業,然而一旦琵琶別抱,這顆蘋果也可能變成毒蘋果。

台灣此波成長呈現外熱內溫狀態,實體經濟投資集中於少數大企業,無法澤及全面產業的翻轉,公共建設亦不足,GDP呈現虛胖現象,研究機構稱之「沒有蟹黃的大閘蟹」。更嚴重的是,即便利率趨近歷史新低,國人的超額儲蓄依然創下新高,甚至對殖利率近四%的台股,敬而遠之。投資人態度保守,不但使實體經濟得不到資金奧援,且造成台股多由外資主控,佔每日成交額近四成,而多數上市櫃權值股外資持股均過半。換言之,台灣績優企業為外資買走,其營業成果亦大抵落於外資手中,並且可在金融市場上呼風喚雨,賺取差價,形成外資吃肉,內資喝湯的強烈對比。因而此次萬點可說是散戶最無感的行情。

投資人對台股失去信心,政策甚至反其道操作。以當沖降稅為例,為了增加成交量,將現股當沖的證交稅減半,但長期持股者的交易卻維持原有稅率。當沖就是當天完成買賣,根本不是正常投資行為,用業內術語來說,就是買空賣空的對賭,是變相的賭博。而政策竟不鼓勵長期持股者,反而給予投機者降稅優惠,政策思維與邏輯令人難以理解。諷刺的是,台灣拚經濟的手段是對投機對賭降稅,而川普大幅降稅的主要對象則是從事生產活動的企業,兩者格局高下立判。坦白說,股市交易十有九輸,當沖降稅固然可見成交量增加的短效,但長此以往,多數投機客勢必不堪虧損而退場。所以當沖降稅是竭澤而漁,短多而長空,可悲的是,主管機關看到成交量增加,竟然沾沾自喜,意圖延長當沖降稅的期限,而不思考台股的結構改革。

十月景氣燈號對策信號勉強守住綠燈門檻,成長出現疲態。國際上,中國債務地雷,美國縮表升息,全球主要央行亦可能跟進;而地緣政治更充滿風險,北韓核武、南海主權之爭、恐怖活動猖獗、中東緊張,在在可能引發戰火。這些變數可能影響明年景氣,但是承平太久,繁榮似乎成了新常態,一旦民眾普遍相信「這次不一樣」,金融風暴的黑天鵝可能就將悄悄地降臨了。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