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K和22K差在哪裡?

 

當有一技之長的高工畢業生薪資達到三萬元,而只能從事文書行政工作的文科大學畢業生還在為22K奮鬥,這告訴我們文憑主義是無法在競爭的產業環境中取勝。實用主義、尤其是能協助解決業界問題的能力,勝過虛胖的文憑主義。

以德國為例,高職生畢業後就進入類似「師徒制」的工作訓練,由資深的師傅領教,一邊工作、一邊學習成長,直到自己能獨當一面,表面上,工作者沒有傲人的學歷,但是卻很有工作經驗,是產業的好幫手,有解決產業問題的能力,因此老闆願意付較高薪資,工作者也得心應手,產業也跟著發展,人才、資金、產業三方都得到滿意的結果。德國經驗所結的果實顯然不是文憑主義能達成的。

台灣的文憑主義其實充斥在社會各個角落,不只在文科大學畢業生上,這十幾年來到中國拿的博士學位,幾乎是每個大學當成搖錢樹的EMBA program之外,以最重視技術與創意的科技部,最近推出的「送百位博士到矽谷」的計畫就是充滿著文憑主義掛帥的心態。優秀人才到矽谷先進公司學習的立意與方法都是對的,但是萬中取一的優秀人才一定得「台灣制的博士」嗎?這就值得深探!

以近代美國科技產業領航人為例,蘋果的Steve Jobs、微軟的創辦人比爾蓋茲都沒有大學畢業,Facebook創辦人也只有大學畢業學歷,其實從麻省理工學院選才過程中可看到有創意的很多人才都是在大學階段顯示他們的才華,過了大學階段,過多「既存理論」的學識反而成為創意的包袱。知識當然是好的,博士也有一定的訓練過程,我並無貶下之意,但是萬中取一的機會,當然是具有創意潛力的天才型年輕人才是最佳人選,這些人一定有台灣博士學位嗎?可能有,也可能沒有,如何找出這些具有潛力者,不論是否博士,送到矽谷公司來學習,才能期待五年、十年後,他們對台灣產業的貢獻。

(作者為加州會計師)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張昭仁

張昭仁
加州會計師。前寶島新聲 TNT 台長、桃勤公司總經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