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護照風波重新認識「中華民國在台灣」

林青昭(台灣憲法學會會員)

換句話說,這本中華民國護照,即使印刷作業完全沒有缺失,但也不是主權國家所核發的護照,而是台灣人民勉強得以遊走各國的通行證而已。(資料圖/友善取自台灣國護照貼紙網站)

換句話說,這本中華民國護照,即使印刷作業完全沒有缺失,但也不是主權國家所核發的護照,而是台灣人民勉強得以遊走各國的通行證而已。(資料圖/友善取自台灣國護照貼紙網站)

外交部發行護照誤植圖樣事件,針對懲處層級問題上,開始引發各界討論。可是,台灣人應該趁此機會進一步了解,這本不是一般「主權國家」核發的中華民國護照,其真正的關鍵,根本不是印製過程,而是它的合法性和正當性問題。

中華民國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中國的舊政府。1949年從中國敗逃來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雖然也曾經是代表全中國的合法政府,然而自1971年被北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之後,偏安在台灣的中華民國,就已不再是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

但是,中華民國的外交政策,至今都還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爭取各國的「政府承認」,依舊是一中之下的法統之爭。中華民國的外交部要求邦交國承認,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才是代表全中國的合法政府、台灣總統是十幾億中國人的國家元首。

也就是說,在台灣的中華民國,至今亦是延續一個中國「漢賊不兩立」的外交政策。更因為堅持維持一中框架下的外交政策,使台灣至今仍然無法走上國際舞台,長期成為國際社會的孤兒。換句話說,這本中華民國護照,即使印刷作業完全沒有缺失,但也不是主權國家所核發的護照,而是台灣人民勉強得以遊走各國的通行證而已。

「國家承認」和「政府承認」最大的不同就是,前者是不可以撤銷,而後者則反之。目前和中華民國建交的邦交國之間,是屬於可以撤銷的「政府承認」。由於擔心「政府承認」隨時可能被撤銷,因此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每年必須編列超過上百億的龐大預算,以維繫和各國的邦交關係。用金錢買外交,有必要嗎?

因此,台灣人民最應該深入探討、發聲表示抗議的不只是護照誤植圖樣,應該是支領台灣納稅人薪水的外交部官員,至今仍然維持和大多數台灣民意背道而馳的「一中政策」。做一個有尊嚴的台灣人,我們應該早日結束不符國際法原則的「金錢外交」政策。建立屬於自己的國家與國際社會接軌,早日取得由主權國家所核發的台灣國護照。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