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開放的國民主義建立理想的台灣國家

 

林媽利說,中國東南沿海一直到北越,都屬於越族的範疇,五胡亂華或魏晉南北朝,雖然有不少中原漢人南遷,使部份中原基因滲入,但戰爭平息後,大部份南遷漢人又搬回北方。(圖 /大地文教基金會)

林媽利說,中國東南沿海一直到北越,都屬於越族的範疇,五胡亂華或魏晉南北朝,雖然有不少中原漢人南遷,使部份中原基因滲入,但戰爭平息後,大部份南遷漢人又搬回北方。(圖 /大地文教基金會)

 

世上有許多民族主義(nationalism)的傑作;作品中有普遍性原理,也有研究對象本身的社會政治的「歷史的特殊條件」。但有一些學者往往祇執一家之言,忽略有其「歷史的特殊條件」,故未必適合台灣。本文內容所介紹之理論簡核,兼具反省歷史之糾葛,期能作為「共同見解」而普及認知。

自1945年10月以來,台灣被編入中華民國體制內,對於以「中國」為國號,以及「中國民族」或「中華民族」等舶來名稱,不盡然了解其由來;在政治教育與歷史教育的強制灌輸下,不論是接受與否都造成「認同」問題,即國家認同、國民(民族)認同的問題存在。

清末推動變法維新的梁啟超,於1901年主張以「中國」為國號,創造「中國民族」一詞,並認定「中國民族」即漢族。翌年開始用「中華民族」,從此普及化。梁啟超是提出「中華民族」詞彙的第一人,中華民族即漢族。孫文等的革命,首先主張「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此中華即中國,是漢族的國家,「韃虜」不在內。

關於漢族,梁啟超在《中國史敘論》一文提到:「我輩現時遍佈于國中,所謂文明之冑,黃帝之子孫也。黃帝起于崑崙之墟,即自帕米爾高原,東行而入于中國,栖于黃河沿岸,次第蕃殖于西方。數千年,赫赫有聲于世界,所謂亞細亞之文明者,皆我種人自播之而自獲之者也。」

漢族是黃帝之冑,來自西方,入于中國,創造亞細亞文明;如此說來,中國民族,當然指的是漢族。但是概括在「中國史」範圍中之人種,梁以為不下數十,而舉出最著名有關係者有六。

所謂漢民族,從民族學的觀點,在學理上很難定義;有謂接受「漢字」文化,能納入該文化共同體而自認是漢人的,就是漢民族。論者以為從古代到現代,常發生「社會的漢族化」,即周邊的少數民族,接受中國文明而漢民族化,有的發生遺傳因子的混合。

馬偕醫院醫師林媽利指出,從血液組織抗原研究發現,台灣人在基因上屬於南方的亞洲人,也是中國東南沿海原住民越族的後代。中國的分子人類學家也指出,中國境內分類從北到南25個地區,發現漢人可分北方漢人、中部漢人及南方漢人三個地區,地理差距越大,基因距離也越大。透過血液的組織抗原研究,台灣的閩南人與客家人在血緣上幾乎一致,屬於東南亞洲人,和北方漢人與北亞洲人在遺傳基因上有相當大的距離。

林媽利說,中國東南沿海一直到北越,都屬於越族的範疇,五胡亂華或魏晉南北朝,雖然有不少中原漢人南遷,使部份中原基因滲入,但戰爭平息後,大部份南遷漢人又搬回北方。越族因經濟利益生存考量所以漢化。清朝時期越族又陸續遷移至台灣,在西海岸碰到屬於母系社會的平埔族,台灣人祖先就是「唐山公」與「平埔嬤」結合的故事,所以很多台灣人有平埔族的基因在身上。研究顯示,台灣人並不是傳統上「中原漢人」的後代。

若照梁啟超的說法,「黃河沿岸與揚子江沿岸,其文明各自發展,不相承襲。而甌、閩、兩粵之間,當秦漢時,亦既已繁盛,有獨立之姿。若其皆自河北移來,則其移住之歲月及其陳迹,既不可考矣。」(見《中國史敘論》)如此看來,有什麼血緣,可以與黃帝攀上關係?江南民族已攀不上關係,更不用說是台灣了。

但奇怪的是,距梁啟超的論點已有110年的今天,仍有人搬出神話愚弄人民(最近高中歷史教科書的「課程綱要」問題顯然是一個例證);對整個台灣來說,仍舊沒有放棄外來殖民地支配的本質,更何況1901、1902年的「中國民族」與「中華民族」的提出,台灣是在日本統治下,並不包括在刻意「設計」的內容之內。

自16世紀前半開始,從中國大陸的閩、粵地區紛紛移民到台灣。但這種現象,不祇是發生在台灣。不論在北方邊境或東南沿海,華人與周邊民族形成「邊境社會」,這是中心與邊陲發生移動的固有現象,也是發展成後來國際局勢的一個前兆。

從閩、粵地區的移民台灣者自認是漢人,嗣後受日本統治時有別於大和民族,自稱漢民族。但自1945年以後輸入「中華民族」、以及以炎黃為始祖的說法,不管漢民族或原住民,都莫名其妙的成為「炎黃子孫」了。也因此,中國共產黨政權頻頻招手,在中國國民黨推波助浪下,愚夫愚婦紛紛赴中國朝拜那捏造的黃帝陵、炎帝陵(神農氏),那些神像,也是不多年前出自想像而塑造的。

總之,自幾百年前以來,閩、越系的人移住台灣,有一些人要強調自己是漢民族,而且是從「中原」而來(中原民族),應是優越感在作祟。台灣人既非所謂「中華民族」,而是由許多不同的族群處在平等線上構成的獨特(unique)的命運共同體。

台灣人民必須要切記:中華民族一詞是在1902年的「造語」,台灣自始至今不屬中國所有;1945年蔣介石受聯軍之命佔領台灣,並不意味台灣為中國所有。中國國民黨是外來政權,承襲殖民地的差別統治政策「統制」台灣,以「三民主義」、「中華民族」等概念強制植入台灣人腦中,不論是意識或潛意識,有些人因「內化」而達到其「改造」目的,今日「買辦」的賣台即是其中一部份。

台灣有台灣的民族主義,這是作為台灣人必須認清楚的。民族主義的性質有兩類,一是「封閉的」民族主義,一是「開放的」民族主義。「開放的民族主義代表『近代』的模式,趨向於互助交流,基於地域(領土)的組織以及一個政治社會,組成國民國家,但不是基於人種和血統。」

「封閉的民族主義,則強調民族的土著本性、共同血緣(人種、血統)以及祖先土地的根。」但沒有一種民族主義,是純粹屬於兩者之一。開放的民族主義如美國之例,「其建國是基於解放、融合、互助交流、個人主義等因素」,開放的民族主義「對於將來建立起理想的國家,超越過去,強調個人的自由自決」;這是台灣需要的民族主義。

關於nationalism一詞,根據丸山真男的說法,有三種譯法:國家主義、民族主義與國民主義。台灣人民在這塊土地上,有意願要建構近代國家、國民國家(nation-state),自覺是這「命運共同體」的成員;這樣的國民意識形成台灣的「國民主義」,進而建立近代國家。

這樣的國民主義的主張,有別於「重現血緣傳統的漢人及所主張的民族主義,即『種族民族主義』,同時又是『漢民族中心主義』」的「中華民族論」的封閉性民族主義。正因國共兩黨的這種主張,造成中國大陸各民族受壓迫丶以及台灣被侵略的危機。這是台灣人必須拒絕接受的。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