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的野生探索:地名的野生思考(二)


前陣子曾應北市某局之邀前去講演,順道觀賞久聞其名的台北探索館,並未如預期感動,直覺台北市史被人工手術縮短。一樓大廳獨厚天朝大員沈葆禎,老番只能頻頻蹙眉。此官上奏北京「臺地後山急須耕墾」,推動「開山撫番」政策,當時的人已經批評:「以撫為名,實則勦之而已」。前日提及花蓮阿美族之「阿棉、膏育」部落,就是被當成「人」的犧牲品,頭目馬耀(Mayaw)就這樣被抓去刣頭。老番倒是很想知道北市原民員會諸君如何面對? 

探索館的歷史,從一幅1650年代的古地圖開始,但很快就跳到清末台北築城,從此進入暖房栽培的現代聲光世界。一兩百年的中間故事沒了,臺灣歷史敘述的常態,老是沒頭沒尾,有時連中身也沒有。老番看古地圖,淡水河「進入」台北市內,自古以來,就有個handel plaats(見圖紅色圈圈),意思就是「交易地點」。老番考證出這裡就是「一府二鹿三艋舺」的小三萬華(Banka)。

雖是小三,一兩百年沒扶正以前,還是一直,一直活得好好的咧。身邊也不是沒值得傳講的八卦。十八世紀初,福州海賊鄭盡心棲息浙江沿海、淡水,船隻還到天津劫糧,又牽涉到上海張姓大海商之案,明瞭清代海運史的人大概可見端倪了。十八、九世紀之交,又來個福建同安大海賊股蔡牽,「蔡牽自滬尾登岸,蹂躪新莊、艋舺」。

有海賊,當然山人不能缺席。故事,要有山有海啊。泰雅族的活動傳說中有台北盆地與河口,不是亂蓋。新北市的永和秀朗(Siorongh),與北泰雅族的「詩朗」部落地名,在語音、語意上,應該與水有關。再不是,至少清末也抓了十幾二十幾名泰雅族小孩來市內番學堂當人看,搖頭晃腦口誦「人之初性本善」。

老番不知新科市長柯小弟會不會注意身旁的探索館。文化,不能老是外科急救,有時得用內科醫師的處方。探索,向野生世界冒險,仍是重要項目。

< 資料來源:Kaim Ang的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