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的星辰】貝璣、威達

 

1月7日壽星

法國文學家、哲學家貝璣(Charles Péguy)

 

「在正義戰爭中死去的人,多麼幸運!

成熟和成捆收獲的小麥,多麼幸運!」 —貝璣

法國文學家、哲學家貝璣,出生於1873年的今天。他將基督教信仰、社會主義與愛國主義結合,並且付諸實踐。在「信、望、愛」的三個德性中,他認為有了「望」才產生「信」與「愛」。他出身貧困,在襁褓中即失去父親。寡母靠修理椅子度日,貝璣崇尚社會正義,當德雷福斯上尉遭反猶太組織誣告為賣國賊時,貝璣選擇與德雷福斯上尉站在同一邊。貝璣的作品,多以宗教為題材,不客氣地譴責既成宗教的墮落和資本主義的偏差。他的主要著作有劇本《貞德》、長詩《夏娃》、詩劇《霞娜·達克》,還有《論柏格森先生》。他在講完「在正義戰爭中死去的人,多麼幸運!」這句話的一年多後(1914年),他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於馬恩戰役中陣亡。

兒童文學家威達(Ouida)

「如果你撿回一條饑餓的狗,把牠養胖,狗就不會咬你。這也就是狗與人主要的相異之處。」
—威達《弗蘭德斯的狗》

1975年日本的動畫公司推出一部《龍龍與忠狗》的動畫作品,溫馨感人,吸引廣大兒童。原來這部作品是改編自英國女小說家威達所著的童話《弗蘭德斯的狗》(“A Dog of Flanders”),此作又名《義犬報恩》),被譽為「關於人與狗的第一故事」。這位浪漫作家其實原名叫做Marie Louise de la Ramee,但是因為她小時候講話「臭乳獃」,發音不準,把自己的名字讀成Quida(讀音Wee-da),後來她就以這個名字當筆名。她出生於1839年的今天。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筱峰

李筱峰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名譽教授、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董事。曾任《八十年代》雜誌執行主編,報社記者、編輯、主筆;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教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