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或許不是友善,而是鄉愿

 

  

上月詩人余光中辭世,文化部長鄭麗君(圖)發表感言時提及「死者為大」,論者認為此中透露出一個訊息:余光中雖有其爭議性,但既然人已往生,不需繼續追究。論者認為,正是這種「鄉愿的寬容」阻礙台灣的進步。資料照片

白大昌/台中科技大學會計資訊系兼任副教授

最近詩人余光中辭世,文化部長鄭麗君發表之感言中,有一句稱死者為大,似乎透露出一個訊息。那就是她知道余光中的爭議性,但既然人已經死了,就不要再多追究了。然而,如果一個人生前的行為有爭議,死後是否就可以不追究?這就是我所說的「鄉愿的寬容」。

本文要指出正是這種鄉愿的寬容阻礙台灣的進步,使得台灣到現在依然是一個是非不分的國家。因為是非不分,我們就漠視不正義的發生,甚至自己也成為不正義的幫兇。余光中的歷史定位自有文學史家會去釐清,本文的重點是希望藉由這個現象來揭露台灣人文化心靈中的暗影。

許多外國人都說台灣是一個非常友善的國家,台灣人也頗以此而沾沾自喜。我們確實對他人極為友善,但其中恐怕有很大的一部分是因為長期戒嚴的關係。全世界最長的戒嚴讓台灣人養成凡事順從的習性,從小的教育也協助培養我們乖巧的人格。

師長告訴我們,只要好好讀書(教科書),一定會有光明前途,其他事情不要多管;學校最討厭搞怪的小孩,這種小孩在學校一定會受到嚴厲的教訓。多數的台灣人就這樣成為師長眼中的乖寶寶,邁向等著他的美好前程,乖到連自己的母語都極度的鄙視,好像說母語會侮辱了自己的心靈一樣,導致現在的小孩幾乎都不會講母語,大家不認為這樣有甚麼不對。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善良的另一面其實是懦弱,是缺乏勇氣,是對不正義的視而不見,也就是鄉愿。

勇氣是非常沉重的特質,因為伴隨它的是責任的承擔,這會讓你的生活變得非常辛苦。大多數的人寧願選擇鄉愿而富有的活著,不願去發揮道德勇氣,而活得很辛苦。可是勇氣的堅持與責任的承擔,卻是這個社會可以變得更美好的關鍵。

台灣人已經夠富裕了,可是我們真得過得快樂嗎?我們的空氣和水污染如此嚴重,交通秩序亂七八糟,地方議會黑道橫行,既得利益者厚顏無恥,美麗的農地上種滿豪華的城堡與髒污的工廠,教育體制千瘡百孔,無恥政客兩岸穿梭,賣國賊囂張橫行,我們通通選擇視而不見,頂多只是隨著政治人物動員去遊行,對自己的良心做個交代。有甚麼不滿就罵罵總統和行政院長出氣,難怪他們做了這麼多事還被批得滿頭包。

讀者諸君恐怕對我的批評會很不高興,我並不是否定台灣人的美,而是希望我們能更好。就在撰寫這篇文章之前才看到,昨天的新聞刊載高鐵上一個女孩因身體不適,車上廣播後馬上有一群醫護人員過去幫忙。台灣實在太美了,美到讓我熱淚盈眶,美到我們不忍她的任何一絲的沉淪啊!如果大家能明辨是非,拒絕鄉愿的寬容,則台灣一定會更美好。

<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