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核彈!

 

全球經濟版圖因中國崛起正由量變產生質變,中國的經濟影響力有如另類核子武器,亞太固然在其短期射程之內,面臨即時威脅,而世界主要國家也難免遭到幅射波及,均處在高度風險之中。日經新聞近日點出這個危機,一直依賴美國的亞洲經濟結構正迎來重大轉變期,預計到二○三○年前後,中國對亞洲及日本的經濟波及效果將超過美國,區域內經濟「中國化」將加速;令人憂心的是,美國影響力式微後,亞洲市場經濟及民主化進程將陷入停滯。其中,在中國經濟侵略下,可能引發政經甚至主權危機的台灣,更是令人關切。

近年中國經濟崛起,不但快速而且規模龐大,雖然不是特有的「經濟奇蹟」,但表象之「宏偉」,亦令人驚嘆。中國百年來貧弱不振,如今翻身醒轉,快速擺脫貧窮,邁向小康,誠為好事一樁。近世許多發展中國家藉由經濟成長躋身已開發國家殿堂,其經濟成果不但澤及本國民眾,更藉由經貿之力,將產業與科技之提升推廣至全球,因此,一國之脫窮與成長,對全球經貿應是利大於弊。然而,中國卻走上了相反的方向,亦即︰中國經濟積弱不振時,對全球的穩定具強大威脅性;中國經濟愈強,危機並未消弭,反而強化了其欲透過經濟影響力掌控政治事務的慾望,對全球的危害實際更大,無形中種下國際衝突的禍根。

透過經濟力操控政治,比軍事征伐承擔更少的風險,卻衍生更多的正面效益。這種經濟戰模式是二次大戰後的「重大發明」,德國、日本的例子最為典型。德日在二次大戰時發動侵略戰爭,以其經濟產業之厚實基礎,軍事工業之精進,及擴張領土野心之狂熱,卻仍無法得遂意圖,落得國破家亡的悲運;弔詭的是,淪為戰敗國之後,日德反而像火鳳凰般,在廢墟之中重建,經濟力快速成長,二、三十年內崛起為世界第二、第三富有國家,並且透過世界經貿網絡,將高品質的商品與服務行銷全球,完全轉化了侵略者的形象,成為文明世界的正向指標。德日由軍事硬實力展現的輸家,轉換成以經濟軟實力改造國家形象的贏家,不費一兵一卒而擁有超過納粹、日本帝國武力極盛時的發言權,這是人類歷史發展的珍貴經驗,應該成為國家發展與轉型的重要參考模式。

經濟力的本質是正向的,應該分享而非脅迫,方可造福人類。若憑恃經濟力別有圖謀,或為壟斷利益採行保護主義,對人類是禍不是福。日德戰後的發展,提供歷史的正向版本;然而,當代中國經濟帝國的崛起,卻成為突變的異類,是負面教材。中國以國家資本主義手段聚歛財富,建構貿易壁壘,採行各種不公平貿易手法打擊競爭國,加上人口與低勞力成本紅利,形成經濟霸權;儘管此一霸權是以十三億人口的規模建構而成,摻水成分甚多,但仍動見觀瞻。尤有甚者,中國經濟霸權是以國家資本主義作為武器,以愛國主義亦即中國夢作為帝國擴張的燃料,此一蓄積百年的民族主義火種一旦被喚醒、誤導,以之威脅利誘他國的臣服,將會產生巨大的破壞力,造成全球政經秩序的動盪。

目前中國最大的經濟帝國戰略是「亞投行」與「一帶一路」,甚至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以及積極投資非洲,走一種混合海陸古絲路,及一、二次大戰時帝國主義對第三世界宰制的角色,試圖將中國的經濟影響力投射至全球網絡,填補川普退出國際貿易協定遺留的縫隙。然而,相關動作與意圖已引起疑慮反彈,部分國家拒絕北京的金援,而川普更擬定一個橫跨太平洋、印度洋的印太戰略,將中國主要對手,且人口與經濟成長率相當的印度拉入聯盟,以與中國抗衡,顯見在中國強力投射經濟戰力的同時,一個反中的聯盟也正在形成。

由此可知,習近平掌控獨裁權力後,大談中國夢更是意氣風發;然而,中國夢或者「中國化」,都違反自由市場與自由意志,已淪為負面的標籤,全球重要國家皆在戒慎恐懼中擬定因應對策。而台灣歷經二十多年產業西遷,生產基地大舉外移,製造業近乎空洞化,受創已深,如今又在中國的「經濟核彈」威脅下,如何思索生存與發展之道,應是當前台灣最重要的課題。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