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的星辰】波義耳、伯恩斯、毛姆、周添旺

1月25日壽星

「理化之父」波義耳

「能夠創造力學世界的神─令物質符合運動定律的神,比只會創造沒有科學定律的世界的神,更值得我們崇拜。」
——波義耳

還記得「波義耳定律」嗎?「在密閉容器中的定量氣體,在恆溫下,氣體的壓力和體積成反比關係。」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被發現的定律,由波義耳提出。這位「理化之父」於1627年的今天出生在愛爾蘭的一個新教徒家庭。由於他家世很好,擁有自己的研究室。

我們今天都知道在真空中聲音不能傳播、火不能燃燒、生物不能生存,但這些常識若不是在三、四百年前由波義耳提出,今天怎麼會是常識?在化學上,波義耳提出酸鹼作用會產生鹽的學說,發明了分辨酸鹼的石蕊試紙。波義耳提倡以實驗結果來印證理論和學說的科學方法,奠定現代科學研究的基礎。

蘇格蘭詩人伯恩斯(Robert Burns)

「Should auld acquaintance be forgot,
and never brought to mind?
Should auld acquaintance be forgot,
and auld lang syne?
(老朋友哪能遺忘,哪能不放在心上?老朋友哪能遺忘,還有往昔的時光?)」
——伯恩斯《Auld Lang Syne》

知道誰是伯恩斯嗎?聽過電影「魂斷藍橋」的主題曲(亦即《驪歌》)吧?這首歌的原歌詞是一首非常著名的蘇格蘭詩Auld Lang Syne(《友誼萬歲》),作者就是致力於整編蘇格蘭民謠與古老傳說的蘇格蘭詩人羅伯特伯恩斯。這位主要用蘇格蘭語寫作,被認為是蘇格蘭的「國民詩人」、「農夫詩人」,於1759 年出生在一個農夫之家,自小在田間勞動。他父親是辛勤的佃農,伯恩斯目睹父親積勞而死,家境瀕於破產,使他對當時社會極為不滿,所以作品中表現出對各種形式的宗教與政治的辛辣諷刺。伯恩斯雖僅受過很少的正規教育,但他博覽群集,天文地理、各國文學他都通曉。他以輕快的蘇格蘭方言,奔放的情感和機智,吸取古典和英國文學傳統以及蘇格蘭民間傳說,留下永恆的文學遺產。羅伯特伯恩斯創作的著名抒情詩有《一朵朵紅紅的玫瑰》、《高原瑪麗》、《往昔時光》等,還有歌頌法國大革命的《自由樹》、歌頌反抗英國侵略的民族英雄,號召人民爭取自由的《蘇格蘭人》。至於《兩隻狗》、《致山中雛菊》、《給老鼠》、《給蝨子》,則是藉題比諷之作。可惜,他英年早逝,37歲過世,葬禮有一萬多人參加。之後的兩個世紀裡,在世界各地的蘇格蘭人和詩歌愛好者中,崇拜者、追隨者不絕。

作家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

「我是由好幾個人所組成的,現在佔優勢的人,必須趁早讓位給其他的人。」
——毛姆

曾經有一個小孩在他八歲時母親去世,傷心欲絕的他,一直將母親的相片保留在床邊,直到他長大、去世。這個重情的人,就是英國作家毛姆。毛姆十歲時,擔任大法官的父親也去世,所幸毛姆繼承了一筆每年300鎊的遺產。他醫科畢業,成為婦科醫師,他的第一部作品《蘭貝斯的麗莎》(Liza of Lambeth)就是以自己的從醫經驗的創作。但他志在文學,棄醫從文,一寫七十年。他的代表作品有自傳味道很濃的《人性枷鎖》(Of Human Bondage)。另有反映世界文化變易、探討人生真諦的《剃刀邊緣》(The razor's edge),是毛姆到美國後的第一部小說(1944)。毛姆很長壽,91歲過世。

台灣作詞家周添旺


圖/維基百科

「雨夜花,雨夜花,受風雨吹落地,
無人看見,每日怨嗟,花謝落土不再回。
花落土,花落土,有誰人倘看顧,
無情風雨,誤阮前途,花蕊哪落欲如何?
雨無情,雨無情,無想阮的前程,
並無看顧,軟弱心性,乎阮前途失光明。
雨水滴,雨水滴,引阮入受難池,
怎樣乎阮,離葉離枝,永遠無人倘看見。」
——周添旺(「雨夜花」歌詞)

如果一個人在公車上或走路時,常常自言自語,可能會被看成「精神病」,但是有一位台灣的著名作詞家,就常常在喃喃自語中,迸發出靈感,完成他膾炙人口的作品。他就是1911年的今天在艋舺(萬華)出生的周添旺。

1930年代台灣流行歌開始發展,鄧雨賢作曲的四首合稱「四月望雨」的歌最為有名,其中的《月夜愁》、《雨夜花》,就是由周添旺填詞。周添旺六歲即習漢文,日新公學校、成淵中學畢業,1933年進古倫美亞唱片公司,以《月夜愁》歌詞受公司倚重,翌年升任文藝部主任。繼有《雨夜花》、《碎心花》、《河邊春夢》等力作,享譽台灣歌謠界。戰後,他又與作曲家楊三郎合作了《孤戀花》、《異鄉夜月》、《思念故鄉》、《秋風夜雨》。1957年他又擔任歌樂唱片公司文藝部主任。著有《創作台語歌謠史》。61歲填寫的《西北雨》,再獲掌聲。1988年病逝,葬於八里,他的墓碑刻著他最得意的作品《雨夜花》、《月夜愁》、《河邊春夢》、《秋風夜雨》。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筱峰

李筱峰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名譽教授、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董事。曾任《八十年代》雜誌執行主編,報社記者、編輯、主筆;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教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