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台灣一個反殖民的機會

 

阿扁卸任總統就被反撲扣押,還製造有的沒有的罪責,就是要給台灣人難看。這是「殖民者」失去政權八年的怒吼,是自認為主人要教訓奴隸,不必講是非,哪還管得了法律的手段的正當性?圖為時任總統的陳水扁於2007年5月19日台灣民主紀念館揭碑典禮。圖/邱萬興

阿扁卸任總統就被反撲扣押,還製造有的沒有的罪責,就是要給台灣人難看。這是「殖民者」失去政權八年的怒吼,是自認為主人要教訓奴隸,不必講是非,哪還管得了法律的手段的正當性?圖為時任總統的陳水扁於2007年5月19日台灣民主紀念館揭碑典禮。圖/邱萬興

 

陳水扁前總統的案件,不論從法律觀點或政治觀點看,都有很大的爭議,應判無罪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可是,各方面應有的作為,卻都放任的結果,這個案件已經成為台灣人的痛,族群的另一鴻溝,不知道要花多少歲月,才能彌平傷痕。

觀察陳水扁案件多年,覺得「阿扁被判刑事件」最該譴責的是深藍「殖民者」,其次是「隱情惜已」勇氣不足的改革者。會認為阿扁案上升到「阿扁被判刑事件」的位階,是阿扁案的法律審判,已逾越法律規範,升級到政治操作,影響「司法程序不公」的問題。

這個政治問題的深層因素,導因於「殖民者」在台吃香喝辣,高高在上多年,儼然以主人的優越感,圈養著台灣人。在這樣的氛圍中,怎能忍受台灣人當家作主當總統。以前把持特權的「殖民者」,又怎麼可能放下「扈從」統治的得意,讓自己一下子跌落凡間成為平民百姓。

所以,阿扁卸任總統就被反撲扣押,還製造有的沒有的罪責,就是要給台灣人難看。這是「殖民者」失去政權八年的怒吼,是自認為主人要教訓奴隸,不必講是非,哪還管得了法律的手段的正當性?不過,若仔細想想,前總統統陳水扁的案件,最該譴責的固然是挑起鬥爭的「殖民者」,但「殖民者」的非理性反應,藉著統獨尖銳對立而反撲,其實是可以預知和想像。這樣的行為,雖然不能認同,但是可以理解。

沒有辦法理解的是些所謂「民主之士」的道德潔癖,以及部分改革力量的政治人物,竟然沒能認清非常時期的改革,必須放在「鬥爭」的位階,還可笑的放任「民主」被「反民主」的借道手段所吞噬。這一群「放任」的民主改革人士應受最高譴責。

以「民主」消滅「民主」的手法已屢見不鮮,台灣卻還有那麼多自稱民主的學者專家、政黨和從政者,頭顱自甘送上,還高呼「民主」萬歲的葬送「民主」。不知道這是笨,還是鄉愿。看起來還有一點中了自認「清高」,其實「迂腐」的儒家遺毒吧。「民主」的脆弱和可悲,非民主政黨的中國共產黨、中國國民黨其實都看在眼內。所以,台灣的「民主」政黨,面對的其實不是「民主」的競爭,而是奴隸與自主的鬥爭,怎可不慎,怎可任其泛濫反噬?

陳前總統的案件,在司法程序正義上,就如陳師孟監委所說,應該是「無罪」推論。既然是那麼明顯的無罪推論,但案件卻鬧得熱熱騰騰,不就是政治鬥爭,哪還有什麼,難不成是睜眼說瞎話的「民主之爭」,別笑死人了。

好在有「台灣社」等台灣社團的不斷發聲鬥爭,以及個別司法人員如洪英花法官等的司法觀點力挺,「無罪推論」的觀點,已經在社會上逐漸有了解。這種社會氛圍的改變,本土政黨不會沒有感覺,但為什麼看不出有任何積極的司法或政治作為呢?

說不客氣點,其實也不奇怪,當局是了解阿扁案的問題,但擁護正義是理智的判斷,不一定人人有勇氣去實踐正義。勇氣的先決條件,是要有捨身的觀念,利他而非利己的行為。這樣的胸襟,必須拋開自我,其實不簡單。要有捨身和犧牲的勇氣,其先決條件,也許先認清楚前總統陳水扁案的性質。阿扁案不但關係到同志的彼此信賴,也牽扯到台灣實行民主化的進程。有了這方面的自覺,勇氣也許跟著來。

中國共產黨並非我們所喜歡,但他對付中國國民黨確實有一套。我們試著以中國的中國共產黨革命歷程作借鏡談阿扁案。中國共產黨在極為脆弱的時期,被中國國民黨打到要「竄逃、長征」,幾乎快被殲滅,軍隊剩下不到兩萬人,但是,不管對內或對外,中國共產黨依然堅持路線,仍然堅持鬥爭,也絕不會把自己的同志擺在敵人的槍口下。

最後,才能把擁有近千萬大軍的國民政府趕出中國。這樣的歷史事實,台灣的民主人士和民主政黨,竟然都沒感覺,平白讓台灣的民主法治蒙塵,真遺憾。

中國國民黨在中國境內被中國共產黨打敗了。現在,殖民台灣的中國國民黨,又和台灣的民主政黨幹上一架。這時,反觀台灣的民主力量,同樣要對抗中國國民黨,並且在2016年這一決定性的選舉,幾乎殲滅中國國民黨。但是,民主力量沒有學到中共的堅定改革與鬥爭,堅持路線的正確性,反而遲疑行動,還被倒打到滿地找牙,情何以堪。

就以前總統陳水扁這回去向李登輝前總統拜壽為例,這還是一個殘障老人去拜訪近百歲壽星,多麼溫馨感人的場面,竟然還會有人「鬼哭狼嚎」般說三道四,警告陳前總統。教訓陳水扁前總統的意在言外,還不是在警告台灣人要當順民。

最看不慣的是法務部長邱太三,還批什麼法律人跟政治人物口水戰是浪費生命。邱太三不知道台灣法律人,現在被看成什麼嗎?竟然端起「知識的傲慢」來。

台灣人的忠厚老實到哪裡去了呢?台灣人的誠實與敦厚去哪裡了呢?台灣人的為人處事風骨又到哪裡去了呢?經歷了國民政府的殖民式統治,台灣人怎麼啦!得到軟骨症了嗎?真沒辦法理解。回顧台灣人民原有的忠厚本性,再看看台灣現在失去的是非觀,已經沒有本土原質的殖民文化,被扭曲的司法,台灣現在有這麼多問題,怎麼不更令人氣結。

怪不得台灣被國民政府統治以後,鄭清文不久就在他寫的小說《最後的紳士》指桑罵槐,道盡了在國民政府統治下的台灣,是充滿了虛假、詐騙和是非不分,再也不見紳士的台灣。

好在還有「台灣社」等社團對司法不公的質疑,真好。這個質疑,問題的重點在我認為不只是為陳水扁前總統蒙受司法程序不公叫屈,更重要的是要討回台灣被欺凌的公道,是要翻轉台灣黑暗的司法,讓台灣有機會邁向光明的未來。

因此,藍色的殖民者,針對陳前總統案,請不要辯解是因時間不同,所以法律見解不一樣。執政的民進黨,也不要說民主就需要講死板虛偽法治,「惡法亦法」等等似是而非,不知所云的話。

法律的構成要件,難道沒有考慮到傳統和社會習俗及習慣嗎?違反了常理的法律還能剩下什麼?前總統李登輝已經近百高齡,陳前總統去祝壽就要被警告,法務部長邱太三還明示違規,真叫人齒冷。民間有非常多人,一談到「邱太三」三個字,不是痛駡,就是不屑,蔡英文總統和賴清德院長,你們都掩耳裝聾嗎?

司法的違法,使得「道德審判」反而干預了司法公正,讓陳前總統陷入困境,以致他的心靈和身體遭遇不可恢復的逆境,這是「鬼魅魍魎」對台灣的逆襲,也是「轉型正義」的一大挫敗,更是「惡法亦法」後的無情追殺。

「司法程序」的不公是法律問題,「道德審判」是自律的問題,在陳前總統的案件陷入混淆不清的時候,部分自認為有潔癖,自以為是一絲不苟的所謂正義之士,選擇不出聲,寧可讓不法的法律判決羞辱陳前總統。看起來還真可笑,也很可悲。正如陳師孟所舉劉勝之評:「知善不蔫,聞惡無言,隱情惜己,自同寒蟬」,台灣所謂民主人士或清高法官,一堆寒蟬啊,是被國民黨欺凌洗腦七十年的結果吧!更不用講「自同殖民者」的人。

在轉型正義還未真正落實,在「鬼魅魍魎」若隱若現的時候,若是無法及時高舉正義的旗幟,導正司法的不公正性,這樣的司法審判結果,會讓台灣走向民主的末日。所以,一定要即時做出檢討。這不只是給阿扁前總統一個公正審判的機會而已,也是給台灣轉型正義能夠成功的一個機會。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