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台大前校長

 

巴西裔學者保羅費爾利(Paul Freire)曾對教育做以下的定義:教育是互動的歷程,是受到世界調制的,進一步說,教育是受到情境或脈絡的影響。這樣的理解,應可用來探討當前台灣教育的議題。

最近,台灣大學校長的遴選與結果,使得教育的議題再度獲得媒體的關注。台灣大學幾乎是全體國人的光榮與驕傲,所以,對於誰出任台大校長自是無比關心。今年元月五日,台大遴委會的遴選結果公布之後,教育部高教司李司長即說,台大校長除了帶領台大發展外,期許能成為領頭羊,帶動台灣整體高教的發展,讓台灣整體高等教育能向世界競逐,這足以說明教育部以及國人對於台大的殷切期望。

然而,大家應記得,台大前校長,科技部與教育部於二○一七年三月底公布的論文造假調查結果,雖認為台大前校長並未違反學術倫理,但身為合作者之一,前校長仍有督導不周責任。因此,前校長雖早於二○一六年五月廿八日經校務會議通過續任,但他仍決定向校務會議要求任期屆滿不再續任。那時,前校長與台大師生的風範,獲得社會各界高度的讚賞。不意,此次台大校長遴選,卻發生了利益迴避與違反學術論文規範的爭議,使得台大的自治與能力,再度面臨嚴格檢視。

其實,不只是台大,陽明大學、高醫大、文化大學等校,近期的校長遴選,皆曾衍生爭端,讓各界對於大學遴選的公正性產生疑慮。因此,教育部高教司李司長在大學校長會議業務報告時,明確表示,「問題嚴重、大學要改變」,甚且,為了避免類似情況重演,教育部擬邀請學者專家與各校討論,希望在一年內透過修改大學法或相關法令,也讓更多校外與海外優秀人士能參與校長遴選。然而,攸關大學發展的校長遴選,絕不只是選制的問題,它應有國際視野、學術意涵以及對於人才的尊重,教育部長宜適時的提出其看法,以顯現大學應有的高度,並做為社會的表率。

(作者為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前校長)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