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加入CPTPP不能只喊口號

 

花蓮大地震,各界踴躍捐輸,友邦及時支援,患難見情義。特別是日本安倍首相,揮毫寫下「台灣加油」四字,還以影音強調:「親愛的台灣朋友們,日本此時此刻與你們同在。」最令國人有感。震災是展現台日兩國友誼與共同價值觀的時刻;七年前日本三一一大地震,台灣人慷慨解囊,讓日本社會、上至皇后都銘記難忘。

不僅友誼與共同價值觀,台日在經濟與安全議題也休戚與共,尤其面對武力崛起的中國,兩國更有顯著的共同利害。對我國來說,這一形勢一年來更為明顯,隨著日本在「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的主導地位,由十一國參與的多邊經貿協定,下月初將在智利完成簽署;我國要加入這一區域整合,日本是不可或缺的助力。

經貿談判或加入區域整合的過程,有取有給,有得有失,主要衡量長期整體利益,沒有只賺不賠的。從而,除了在談判桌極力爭取自身利益,也須就國內衝擊預做妥善因應規劃,溝通取得共識支持並化解必有的阻力。

就此而言,三一一大地震將屆七週年之際,蔡英文政府傳出檢討改變對日本核災地區食品進口禁令,打算把地區管制改為風險管制,是適時且務實的調整。我國從三一一之後,基於輻射污染風險,禁止福島等五縣市食品進口。七年來,這一禁令對我國的利弊得失,已到了必須重新評估的時候。

不妨先從國際大局說,對日本食品實施地區禁令的,全球現今只有中國和台灣;前此南韓也這麼做,禁止日本特定地區、特定產品進口,遭世界貿易組織(WTO)仲裁敗訴。今年初,中國主管官員告訴往訪的日本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考慮放寬對日本食品禁令,且將成立工作小組,著手動作。台灣與中國並列禁止日本食品唯二國家,但看禁令有無必要;中國一旦解禁,台灣將成舉世唯一。更糟的,若中國撤除禁令後台灣才行動,台北跟著北京亦步亦趨的國際形象既成,對台灣是何等的傷害!

再看必要性與正當性。據衛福部食藥署統計,近七年來共檢驗十一.五萬件日本進口食品,有兩百二十件驗出微量輻射;這些產品雖符合台、日輻射標準,仍退運未流入市場。這一數據其實與美國食藥署(FDA)早在二○一四年的公告相吻合:沒有證據證明福島核電廠事故產生的放射性核種,在美國食品供應中構成公共健康問題。

如果日本是不友善國家,台灣對日本福島等食品進口以舉世鮮見的做法從嚴處理,或許還有一些道理。事實上,日本不但期待我國解禁,基於平等互惠的原則,也才可能在雙邊及多邊經貿關係有所增進。在國際禁令已然鬆綁的大局中,日本又攸關我國突破經貿邊緣化的布局,台灣對福島等日本食品不能再如此處理這一問題。

禁放日本食品進口,本質上是專業與科學的問題,理應參考國際標準及慣例應對。然而,在泛政治的台灣,儘管哈日族居絕對多數,年輕一輩尤然;視日本如寇讎、與中國一樣仇日者,仍活躍於政媒。進口日本核災地區食品經政治操作,因此容易失焦。從政治上說,沒有主政者會愚蠢到開放有輻射污染的食品進口,拿國民健康開玩笑。衛福部日前表明,永遠不會准許進口輻射污染食品,但會根據國際慣例,保障國人食安情況下,適時調整做法。不過,做對的事,也要講究方法。前年十一月,行政院在三天內全國召開十場公聽會,遭質疑有違程序正義,公聽會發生衝突,是為前車之鑑。同時,開放之後,也須確實查核檢測,才能食安無疑。

適當處理福島等日本食品進口,只是我國突破當前經貿困局的挑戰之一。美國卸職官員近日有關「美豬牛雜不解禁,台美FTA沒得談」的談話,也是剴切之言。外向經濟的台灣,不能再閉門政治惡鬥,讓尋常百姓在困頓的大局中繼續只求小確幸為滿足。打破困局,要有開放面對挑戰的準備;要加入CPTPP,同樣也不能只喊口號。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