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低成長魔咒

新春迎狗年,主計總處捎來好消息,把今年國內生產毛額(GDP)由原預測的二.二九%上修○.一三%至二.四二%。主計長表示,目前國內經濟「踏穩腳步」可以「樂觀期待」。我國的GDP在馬英九執政的最後兩季,各為負○.七九%及負○.二三%,蔡政府上任後終止了馬英九的「一中市場」政策,勵精圖治,GDP之成長開始由負轉正,去年(二○一七)的整年經濟成長率達到正二.八六%,政績斐然。

但國民對政府之要求與期待似乎更高,民調的施政滿意度,雖然恢復到五十.四%,但仍離理想有一段距離。有一點令國人納悶的是,去年GDP成長率已達到二.八六%,股市也氣勢如虹,何以二○一八年只能達到二.四二%?難道「低成長」已是台灣的常態?若是,其成因是什麼?有無擺脫低成長的解方?這是當今政府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低成長的成因是什麼?此次年節鬧得轟轟烈烈的「台商、台生返鄉」爭議,已給國人一個答案,即中國的「以經促統、窮台政策」正在持續發酵。「年節台商、台生返台」究竟有多少人?至今仍謎。此次,中國片面啟動M503相關航線引發東航及廈航取消一百七十六班春節加班機,據稱影響人數達五萬人,引發一票難求漲價風波。因沒有取消的春節加班機還有四百八十九班次,以一班運客二百五十人計算,春節加班機的載客量就有十六萬人,若再加上搭乘國內的航空班機及經小三通回鄉的台商,總計應已超過三十萬人。並不是所有的台商、台生都返鄉過節,加上留守中國的台幹、台生,推算長期居住中國的台商人數,其數百萬是相當保守的估計。也就是說,在「三中一青」、「一代一線」的雷厲風行下,長留中國的台商、台幹年年增加,也年年把消費及台灣約一至二%的經濟成長轉移中國,國內消費增加率二○○八年以後無法提升的主因就在於此。

國內消費委靡所延伸的效應是國內投資不足。投資者基於國內消費不振及對中國市場之憧憬,均將新投資轉移中國,其嚴重性可由台灣上市櫃公司到中國設製造中心者已近八成得到印證。上市櫃公司如此,其他民間微企業必將亦步亦趨。

質言之,此次「台商、台生回台風波」告訴了國人,台灣經濟正陷入「中國磁吸(包括市場及北京一代一線政策)→中國台商、台幹、台生增加→國內消費轉移中國→國內投資委靡→低成長→低薪→中國磁吸力增強」的惡性循環漩渦。漩渦不除,政府如何打拚都無法把台灣帶回四至五%的中度成長。美國亦面臨類似問題,為此,川普日前曾提議對外移廠商課「邊境稅」,對不平等貿易國即課「互惠稅」,同理,對台商加稅(如平衡稅),墊高台商在中國尋窩的成本,逐年減少「台商潮」,該是一種可考慮的解方。

(作者為國策顧問,曾任第一銀行總經理、董事長)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黃天麟

黃天麟
1929年出生於澎湖。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台灣大學經濟系畢業。 曾任第一銀行董事長、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國策顧問。

最新文章: